[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油田钻井废水中有机成分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9107721.0 申请日: 1999-05-26
公开(公告)号: CN1092610C 公开(公告)日: 2002-10-16
发明(设计)人: 阎海;杨敏;汪严明;郑少奎;张昱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166);152);33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5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去除 油田 钻井 水中 有机 成分 方法 及其 装置
【说明书】:

发明涉及的是去除油田钻井废水中有机成分的方法及其装置。

油田钻井废水是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该废水含有钻井过程中人为加入的不同用途的有机高分子钻井液添加剂,同时也含少量的石油及其它成分。一般来说,使用驯化后的微生物,石油可以通过生物处理方法得到有效的去除,但人为添加的有机高分子钻井液添加剂因分子量大、成分复杂而难以被生物降解。

石油钻井液有机处理剂主要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分子量从几千至几百万不等,结构复杂,品种繁多,在安全、经济、优质和快速钻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烷基磺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系列作为泡沫剂或乳化剂;聚丙烯酸盐、聚丙烯腈盐和硝基腐殖酸盐系列可作为降滤失剂;单宁酸盐和铁铬木质素磺酸盐可作为稀释剂等都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近年来,为避免重金属污染,铁铬木质素磺酸盐已被不含重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取代。目前国内外在油田钻井废水的处理中除采用直接填埋、坑内密封和脱稳干化等方法外,主要采取如下方法:①闭合回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絮凝、脱水、控制和固控4个单元。使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脱出的固相含水率低,可用作铺路。②固化:这种方法是近年来普遍使用的方法,分为高强度固化和掺合固化。前者在钻井废液中加入固化剂,使其转化成强度很高的固体,用作建筑材料。后者加入磷石膏等胶结材料,使其转化为类似土壤的固体。③化学强化固液分离:主要加入某种化学药剂进行化学脱稳、絮凝处理后进行机械固液分离。尽管上述提到的方法在油田钻井废液的处理中从不同角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看都存在着造价高、操作复杂和处理后的废水难以达标排放等缺点。

为了提高油田钻井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并使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本发明申请者选取了2种陆地和1种海上油田钻井废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钻井废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生物难降解的钻井添加剂等有机物,这些有机高分子物质在水中以亚稳定的状态存在,当改变溶液的pH使之偏酸性后,大部分有机物会以沉淀物的形式析出。因此,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向废水中加酸将废水的pH值调到2至6的范围内,使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高分子钻井液添加剂形成沉淀;为了促进固液分离,向废水中投加铁盐系列无机絮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将析出的有机物从水中分离出去。大部分有机高分子从水中去除后,水中残留的有机物以生物可降解性较好的小分子为主,在固液分离后配套使用一级以上的生物处理单元以有效地去除这部分有机物。实现去除油田钻井废水中有机成分的处理装置包括用来调节油田钻井废水pH、析出有机高分子钻井液添加剂的反应池(1)、用来分离从废水中析出的以有机高分子钻井液添加剂为主要成分的固液分离设备(2)和用来去除钻井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成分的生物处理设备(3)。为了精确地调节反应池(1)中的pH值,可以设置一个pH在线监测设备以控制酸的投加量。为了强化固液分离效果,可在固液分离设备(2)处设置一套无机絮凝剂投药设备。

根据上述研究技术方案开展了处理试验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在经过反复的探索性研究实验后发现,用盐酸将海上油田钻井废水的pH值调节至2~6时有沉淀产生,再用聚合氯化铁(40mg/L Fe3+)进行絮凝后发现,当pH在3~5时,海上油田钻井废水TOC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表1)。将2种陆地油田钻井废水的pH调节到3后,再加入40mg/L Fe3+的聚合氯化铁絮凝剂进行絮凝,可使废水中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和93.1%(表2)。最后采用调节pH至3.0、加入聚合氯化铁絮凝剂(40mg/L Fe3+)和24小时活性污泥处理的集成组合方法对陆上油田钻井废水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使废水中TOC的去除率达到96.0%(表3),处理后的油田钻井废水能够达标排放。为了进一步证明油田钻井添加剂能够通过调节pH和加入聚合氯化铁絮凝剂的方法从水中得到有效去除,本发明申请者分别选取了聚丙烯酸盐、聚丙烯晴铵和钾盐、硝基腐植酸钾和磺甲基化酚醛树脂5种钻井过程中常用的添加剂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调节pH至3后,水中上述5种添加剂的去除率为80~100%(表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7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