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填充薄膜的层板式负极阀控全密封铅酸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99107998.1 | 申请日: | 199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59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4 | 分类号: | H01M4/14;H01M2/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薄膜 板式 负极 阀控全 密封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充薄膜的层板式负极阀控全密封铅酸蓄电池。它属于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问世已有百余年之多。开口式铅酸蓄电池优势在于放气通畅,补酸补水方便。但是使用不便,不能倒置斜放;对人体和仪器易造成损害和污染环境。针对开口式铅酸蓄电池的上述不足之处,“阀控式全密封”铅酸蓄电池已在七十年代实现商品化生产,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该电池实现,“氧循环”仅仅是依靠电池内“贫液”而在玻璃纤维隔膜内形成氧通道显然是不够的,故电池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1.在充电过程中生成的氧气不能全部到达负极而被吸收,仍需开阀放气而消耗电解液,但因又无法补充,故电池因“失水”而造成寿命终结;2.由于电池内始终有氧气存在,加速了极板板栅的腐蚀速度,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3.气体的存在,在气压的作用下,加重了电池的“爬酸”现象;4.电池内由气体所造成的内压的存在使壳体发生“鼓肚”变形,造成“气胀”现象;5.由于氧气存在,造成电池在串联使用中内压不均一性,影响电池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阀控式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上述不足不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充薄膜的层板式负极阀控全密封铅酸蓄电池。该电池显著提高了氧的复合效率,能有效减少氧气在电池内的积聚、降低内压、减缓板栅腐蚀速度,明显地缓解“爬酸”和“气胀”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本发明主要由壳体、壳体内的正极和负极、玻璃纤维隔膜及电解液所构成,为了开辟氧气从正极到达负极并进入负极内进行反应的新的通道,提高负极吸收氧气的能力,对负极加以改进。负极采用包括两层以上的极板,在相邻的两层极板之间填充厚度为0.02~1.20mm的疏水透气复合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
所述的疏水透气复合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是由聚乙烯、或是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内加入0~60%wt的活性炭,或是0~60%wt的乙炔黑,或是0~60%wt的碳粉所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阀控式全密封铅酸蓄电池正负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示意图。图中1为壳体,2为正极,3为层板式负极,4为玻璃纤维隔膜,5为安全阀,6为填充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氧气只能通过玻璃纤维隔膜内的没有吸收电解液的微孔到达负极。
从图2可知,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电池的负极结构,其结构是每个负极均采用包括两层以上的层板式,并且在相邻两层极板间填充疏水透气复合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如此结构的负极,除保持原来的氧气从正极到负极的通道外,又开辟了新的通道。氧气可以从极板的顶部、侧面这些无电解液的空间畅通无阻地到达负极,并通过疏水透气膜进入负极内部而被吸收,这就解决了现有电池中氧气从正极到负极通道不畅这一难题,为负极吸收氧气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如此结构的负极,极板的表面积为现有电池负极的几倍,即有几层极片,就是几倍。因此,负极吸收氧气的能力也将会大大提高。不言而喻,这样的负极可将电池内氧气降到极少的数量以下。
本发明同现有的阀控式全密封铅酸蓄电池相比,“失水”显著减少,同时具有板栅腐蚀速度小,缓解“爬酸”、“气胀”现象等特点,克服了由于电池内压不均一而造成的电池性能不均一的缺点。
下面再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验条件:在加酸量、安全阀开阀压等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用本发明做成的电池(1#)与现有电池(2#)进行了对比实验。
实施例一:电池型号4V8Ah,恒压5V充电,充电时间13h,出气量1#为34ml;2#为326ml。由此可见,本发明做成的电池为现有电池出气量的1/9~1/10;
实施例二:电池型号2V400Ah,在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后,采用恒压2.8V充电,收集气体60分钟,结果如下:出气量1#为98ml;2#为1000ml,比例关系为1∶10;
实施例三:小电流恒流充电出气量对比。电池型号2V400Ah,采用0.01C恒流充电120h,然后收集气体120分钟,出气量1#为0ml,2#为1707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7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