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文编码输入方法及其键盘无效
申请号: | 99108290.7 | 申请日: | 199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276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郝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祺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文 编码 输入 方法 及其 键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文编码输入方法及其键盘,尤其涉及通过键盘将中文输入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键盘。
在键盘上输入中文的方法大致有拼音、拼形、音形编码输入法几类。拼音输入法使用最早,它简单易学,但是重码率高,影响输入速度。拼形输入法,重码率较低,但规则繁琐,不易学习掌握。音形输入法是两者的结合,虽作出了一些改进,但仍存在上述缺点。
上述输入法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沿用现有计算机英文键盘的布局,将汉字部首以某种方式排列在字母键上。由于汉字部首与相应按键数目较多,不便于记忆和输入,而且部首的排列没有考虑到操作者使用手指输入时是否科学高效,这些都给键盘中文输入设置了障碍。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键盘将中文输入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输入中文时所用的键盘。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键盘将中文输入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方法,其中每个汉字至少包括一个部首,每个部首至少包括一个笔划,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精选出的8-10类汉字部首按照方便记忆,便于手指敲击的原则分配到键盘上中间一行的按键上,使得每一个部首对应于键盘上的一个按键;
b)将待输入的汉字分解为至少一个部首;
c)在键盘上按压与步骤b)得到的至少一个部首对应的键,将所述汉字输入到信息处理装置中。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输入中文的键盘,使用8-10个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8-10个按键中的每一个还用于输入该按键所代表的一类部首中的每一个部首。
根据本发明的中文输入方法,按照方便记忆,便于手指敲击的原则在键盘上布置部首,将使用频率高的部首布置在较灵活的手指位置上,便于用户记忆部首位置和合理使用手指进行输入,减少了手指输入时产生的疲劳。
根据本发明的中文输入方法输入中文时,由于只使用键盘上少数的按键,减少了输入中文时所必需的键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对信息处理装置中所用键盘的键数的要求,可将本发明推广到更多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另外,由于部首数量较少,通过归类并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按键上,所以本发明的方法直观易学,不但能提高中文输入速度,而且易于推广到更多的用户中去。
本发明的方法可应用于计算机、电子字典、信息电器等多种需要输入中文的信息处理产品上。
本发明在计算机键盘上使用,可实现不需移动手指的盲打输入功能。减少肌肉疲劳,使输入更加流畅。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输入中文的键盘图示;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输入中文的键盘图示;图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输入中文的第一种键盘图示;图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输入中文的第二种键盘图示;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输入中文的第三种键盘图示;
实现方式:
1.引言
首先说明汉字的构成以及本发明的基本构思。
汉字是由若干个基本笔划构成。在汉字的构成中,存在一些固定的笔划结构,它们由固定的笔划按照固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些固定结构称为部首。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认为基本笔划也是部首,也就是说,一个部首即可以是一个基本笔划,也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由若干笔划组成的固定结构。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从构成汉字的众多部首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8-10类部首,使得每个汉字能够分解为这些部首中的若干个。然后将这些部首按照类别分配到键盘上的一个相应的按键上,使得每一个部首对应于键盘上的一个键。这样每个汉字对应于一个按键序列,这个按键序列即为这个汉字的编码。在输入中文时,利用键盘输入待输入汉字的编码,借助于相应的软件,即可将汉字输入到信息处理装置中。
2.部首精选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将精选出的部首分为8类分配在字母键盘中间一行8个键“A”,“S”,“D”,“F”,“J”,“K”,“L”,“;”上,对中文进行编码,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祺,未经郝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8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