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酒瓶无效
申请号: | 99109996.6 | 申请日: | 199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永安 |
主分类号: | B65D49/12 | 分类号: | B65D49/12;//B65D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酒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酒瓶,尤其是能使该酒瓶使用后,不可再被利用的、具有防伪功能的酒瓶。
目前,公知的各种酒瓶,均为传统的盛装酒液容器,只单一起到容器的作用,该容器被利用后,可重复多次使用这给假酒伪造者带来了极大方便。伪造者只需将旧瓶回收、利用原瓶及瓶上的品牌、标识,自行灌装任何一种假酒液,即可进入市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酒瓶,它不但能起到一般酒瓶具有的盛装酒液的容器功能,而且能让该酒瓶使用后,不可再被利用,同时起到了防伪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普通酒瓶锣纹的下部,设计出一凹陷槽,凹陷槽边沿隆起一阻挡突沿,突沿根部向下延伸成第二凹陷槽,第二凹陷槽末端由下突沿阻挡,这种结构即成为新型瓶颈。当一种防伪瓶盖被紧扣在上突沿后,粘合剂由下节瓶盖预留孔注入凹陷槽。同时,预留孔又由一带标识的玻璃封印,封住预留孔。另外,设计一玻璃套环,将其封套在瓶盖体下部,并由酒瓶体的下突沿支托。同时,也在支托点注入粘合剂,待粘合剂干涸后,下节瓶盖体,玻璃封印、玻璃套环均与酒瓶体粘死在一起,不可分离。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制假者用烧、砸、撬、锉及化学方法,均不能使下节瓶盖体与酒瓶体完整分离,起到了该酒瓶不被二次使用的防伪功效。该方法简便,宜于实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中:1、酒瓶体2、凹陷槽3、阻挡突沿4、第二凹陷槽5、下突沿6、防伪瓶盖7、粘合剂8、带标识的玻璃封印9、玻璃套环10、粘合剂11、防伪瓶盖的上、下节连接支点。
在图中:酒瓶体(1)的锣旋纹下部,设计出凹陷槽(2),凹陷槽底边隆起一阻挡突沿(3),突沿根部向下延伸成第二凹陷槽(4),第二凹陷槽末端由下突沿(5)阻挡。这种结构即成为新型瓶颈。当一种防伪酒瓶盖(6),被紧扣在上突沿后,粘合剂(7)由下节瓶盖预留孔注入。同时,预留孔又由一带标识的玻璃封印(8),封住预留孔。另外,设计一玻璃套环(9),将其封套在瓶盖体下部,并由酒瓶体的下突沿支托。同时也在支托点上注入粘合剂(10),待粘合剂干涸后,下节瓶盖体、玻璃封印、玻璃套环,均与酒瓶体粘死在一起,不可分离,不可再被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永安,未经赵永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9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电磁装置
- 下一篇:从蛋白质溶液中去除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病原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