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过滤金属的钠米级颗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99110027.1 | 申请日: | 199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243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9 |
发明(设计)人: | C·B·默里;孙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新华,罗才希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过滤 金属 钠米级 颗粒 方法 | ||
1.一种形成纳米级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过渡金属形成金属前体溶液;
将该金属前体溶液引入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添加絮凝剂使纳米级颗粒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无永久的团聚;和
添加烃溶剂以再分散或再胶溶该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金属前体溶液的步骤包括在第一温度下以过渡金属的配合物,形成金属前体溶液,该第一温度是室温。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金属前体溶液的步骤包括由过渡金属盐、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惰性溶剂在约240℃下形成金属前体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金属前体溶液的步骤包括由过渡金属盐、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惰性高沸点溶剂在第一温度下形成金属前体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金属前体溶液是在第一温度下进行的,将金属前体引入到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是在第二温度下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第一温度是室温,该引入步骤是在约200-300℃的温度下进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引入步骤是在基本上约240℃下进行的。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第一温度基本上约为200-300℃,第二温度小于240℃。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第一温度基本上是约240℃。
10.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形成金属前体溶液的步骤包括由过渡金属盐、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惰性溶剂在240℃下形成金属前体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形成金属前体溶液的步骤包括由过渡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惰性溶剂形成金属前体溶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纳米级颗粒包括钴-基的纳米级颗粒,羧酸和三烷基膦的混合物用来保护该钴-基的纳米级颗粒,和
其中通过改变酸和三烷基膦的比率来控制粒度。
酸是RCOOH,其中R是C12H24、C17H34和C21H42中的之一,三烷基膦是PR3,其中R是苯基、C2H5、C4H9和C8H17中的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烃溶剂包括苯基醚和正-辛基醚中的之一,纳米级颗粒是钴-基的纳米级颗粒,和
其中第一温度的范围是100~300℃。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长链二醇被用于还原钴盐,以得到六方晶系密堆积(hcp)的钴纳米级颗粒,
其中二元醇包括1,2-辛烷二醇、1,2-十八烷二醇和1,2-十六烷二醇中的之一。
其中醋酸钴四水合物和乙酰丙酮钴被用作钴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金属前体溶液包括主要含Ni(Ac)2-4H2O、NiCl2Cu(Ac)2H2O、Cu(acac)2、Pd(Ac)2、PdCl2、Ag(Ac)、AgNO3和PtCl2中的之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纳米级颗粒包括钴基纳米级颗粒,表面活性剂溶液包括八羰基二钴,
该八羰基二钴分解产生面心立方(fcc)的钴纳米级晶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添加烃溶剂的步骤包括用超氢化物还原氯化钴,产生立方相钴纳米级颗粒,
其中,该超氢化物是四氢呋喃、苯基醚和辛基醚中的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00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