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布线配电盘无效
申请号: | 99110625.3 | 申请日: | 199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42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发明(设计)人: | G·莫斯纳;K·T·维尔纳;P·弗罗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ABB专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章社杲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线 配电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线配电盘,它带有一只可以在前面关闭的壳,壳内安装有一些布线器件,如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线路保护开关与同类物;带有一些引入线和通往各网络电路的引出线,其中各布线器件被分配给各网状电路,以便对它们进行保护,控制等等,并且还带有内部电缆线路,它们把引入线与布线器件,把布线器件与相关的引出线联接起来。
开头所述类型的布线配电盘已经公开,它们例如被安装在室内布线系统内或者建筑物布线系统内,导向建筑的引入线被分配给建筑物内的各负荷网络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布线器件被安装在配电盘内,并且与引入线以及通向网状电路的引出线相联接,上述过程通过配电盘内的布线实现,这样各网状电路就能够被保护,准确地说,在有的时候能够被断电。
同类布线器件例如线路保护开关、残流装置、总开关等等,被相邻串接在支承导轨上,通常是槽形导轨,并且在输入的一侧借助于母线布置进行联接,这样,布线器件在起始的一端互相联接并且处于相同电位,这样就可以实现单相和多相供电。那时,通向布线配电盘的引入线就连接到上述汇流排上。
布线器件的引出侧通过连接导线连接在输出端子上,在输出端子上连接通往网状电路的各引出线。
目前的趋势在于,设计可插式的连接。这样,就公开了一种布线配电盘,对它来说布线器件的引出侧下面就安装了一个插入式接头,这种插入式接头可以被插接到汇流排上的插入式接头固定座的触点内,上述过程当布线器件在支承导轨上咬合时实现。各汇流排在这种情况下位于一只机壳内,该机壳被设置在支承导轨的下方。
由DE 29621 560 U1得知,终端引线同样可以被设计为插接式。
对于所有这些已公开的布线配电盘来说都存在下述问题,即不可能排除错误布线。这可能,例如在下述情况下发生,即一间采用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作为保险装置的潮湿层,当该电流保护开关被错误地连接在一断路器上时,结果就不能保证潮湿房的保险供电得到保护,等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可避免错误联接的布线配电盘。
上述任务按照下述特征来加以实现:各布线器件被安装在壳内的规定位置上;布线器件采用内部电缆与规定的联接位置相联接,只能按照一定规程将附属于保险装置的网状电路的引出线连接在这些规定的联接位置上。
这样,按照本发明布线器件同样也设置在预定的一些位置上,在各种情形,为了安装和固定,都可以给这些布线器件各自设置一个编码,这样那些具体的相应线路保护开关或者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只能被安装在为它提供的安装位置上。这样就防止了例如将线路保护开关安装在为故障电流保护开关设置的安装位置上反之亦然,或者将某给定电流值的线路保护开关或者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安装到其它电流值的器件应该安装的位置上。
采用内部电缆路线的各布线器件与引出线的特定的联接位置相联接,仅仅将这些连接位置与那些通往某个必须采用有关的上述布线器件加以保护的网状电路的引出线连接起来,那时同样也是可能的。例如如果用于潮湿房间的电路(浴室)的引出线如上所述进行编码,那么它就只能被联接到那个该联接某个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位置上。这样,早在安装布线配电盘以及进行装配时就已经防止了某只例如采用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作为保险装置的网状电路被错误地联接到某个线路保护开关上。
内部电缆路线可以由某种汇流排系统构成,而后者由各段装配而成,联接部件同样可以通过插接联接到各段上。
符合本发明的布线配电过程有关内部布线方面可以在工厂制做和装配,这样电气技工只需要将这些布线器件安装到位,也就是说将它们卡固在支承导轨上,而藏在抹灰层下面的,在建造该建筑物时就已铺装好的通往各网络电路的连接线,引入线以及引出线,又称为电网导线的埋管都需要配置已作这编码的终端和联接部件。
从其它权利要求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改进方式。
借助于其中画出了本发明一则实施例的附图,可以更详细地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合适的改进方式。
这张唯一的附图展示了某个符合本发明的布线配电盘内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BB专利有限公司,未经ABB专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0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