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梯车无效
申请号: | 99110683.0 | 申请日: | 199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251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村井直行;稻本纯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森田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从梯子型悬臂的前端喷出水等灭火流体的消防用云梯车。
所使用的一种云梯车具有由可在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地将多个单位悬臂上下层叠而构成的梯子型伸缩悬臂、支承该伸缩悬臂的车体和由可在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地连接的多个单位管道而构成的悬臂侧管道,各单位悬臂分别与单位管道连接,以随着悬臂的伸缩,使管道得以伸缩。由经管道输送的水或化学药品等流体实施灭火活动。
以往,为使悬臂平稳伸缩,在将这些单位悬臂以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通过相互上下和左右方向的空隙加以连接。
但是,各单位悬臂根据空隙相互变位时,在变位方向作用着使各单位管道相互错开的力。为此,管道会破损。此外,由于通常伸缩悬臂材质的热膨胀率与管道材质的热膨胀率不同,所以即使由于热膨胀差值,也会作用有使各单位管道相互错开的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云梯车。
本发明的云梯车具有由可在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地将多个单位悬臂上下层叠而构成的梯子型伸缩悬臂、支承该伸缩悬臂的车体和由可在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地连接的多个单位管道而构成的悬臂侧管道,各单位悬臂分别与单位管道连接,以随着悬臂的伸缩使所述管道得以伸缩,在将这些单位悬臂以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通过相互上下和左右方向的空隙加以连接,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单位悬臂下的各层单位悬臂与各单位管道的连接部设有在悬臂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容许单位管道相对单位悬臂在上下和左右方向相对变位的空隙。
采用本发明,通过最上层的单位悬臂下的各层单位悬臂与各单位管道的连接部中的空隙,能够吸收由于各单位悬臂相互间的空隙所致的各单位管道相互的变位或悬臂与管道的热膨胀差,能够防止管道破损。
在本发明的云梯车中,最好是,下层侧的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中的空隙大小大于上层侧的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中的空隙大小。
最上层的单位悬臂与最下层的单位悬臂的可相对变位量对应于单位悬臂相互的空隙累积量。为此,通过加大下层处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的空隙,即,通过使下层侧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的空隙大小超过上层侧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的空隙大小,可有效地吸收因各单位悬臂相互间的空隙累积所致的各单位管道相互的变位。
此时,从下层侧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的空隙减去上层侧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的空隙的差值最好大于该下层侧单位悬臂与上层侧单位悬臂之间的空隙。由此,借助于单位悬臂与单位管道的连接部的空隙,就能够全部吸收因各单位悬臂相互间的空隙累积所致的变位。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防止连接于梯子型悬臂中的管道破损的云梯车。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云梯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悬臂侧管道前端侧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1)是沿图2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4(2)是图4(1)中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1)是沿图2中V-V线的剖视图,图5(2)是图5(1)中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1)是沿图2中VI-VI线的剖视图,图6(2)是图6(1)中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悬臂侧管道与车体侧管道连接部中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悬臂侧管道与车体侧管道连接部中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悬臂侧管道与车体侧管道连接部中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10(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管道一半部分的俯视图,图10(2)是该连接管道的正剖视图,图10(3)是该连接管道一半部分的仰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管道的作用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头管道的局剖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头管道半剖的正视图,
图14是沿图13中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头管道的作用说明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所示的消防用云梯车1具有梯子型伸缩悬臂3,和支承悬臂3的车体2。车体2由前后车轮4,5支承,前部装有覆盖驾驶室的座舱6,后部具有可围绕纵轴中心旋转的转台7。
悬臂3由可在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地上下重叠的4个单位悬臂3a,3b,3c,3d而构成。各单位悬臂3a,3b,3c,3d通过公知的伸缩机构,被相互相对地沿长度方向相对驱动。这些单位悬臂3a,3b,3c,3d与以往同样,在其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经相互的上下和左右方向中的空隙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森田,未经株式会社森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0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