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豆杉优喉茶无效
申请号: | 99111168.0 | 申请日: | 199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3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军;任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红豆杉保健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P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豆杉 优喉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茶。
经常饮用保健茶对缓解某些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有益身体健康。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激烈,精神的、心理的压力的加大,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越来越多,咽喉炎即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这种慢性病病情较轻时虽对身体无有大碍,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会引发其他病症而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者根据咽喉炎临床表现的咽干口渴、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等症状结合中药学原理经反复试验最终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饮茶方式达到生津止渴、消炎止痛、养阴生津作用而实现利咽护喉、缓解病情对咽喉炎患者进行身体保健的红豆杉优喉茶。
红豆杉优喉茶为由具有抑菌收敛、消炎功效的颗粒状红豆杉木粉料和混合物重为红豆杉木物料重0.5-3倍的利咽护喉生津止渴剂重量为2、滋阴润肺益阴止渴剂重量为2、利咽解毒剂重量为1的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1-1.3的浓缩水浸液混合、干燥形成的红豆杉木和粘附在红豆杉木颗粒上的脱水浸出物构成的混合物。其中,利咽护喉生津止渴剂为乌梅、青果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复合使用,滋阴润肺益阴生津止渴剂为百合、芦根、麦冬、沙参、天门冬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使用,利咽解毒剂为甘草。
红豆杉优喉茶的制取方法是,按选定比例称取各物料后将利咽护喉生津止渴剂、滋阴润肺益阴止渴剂和利咽解毒剂混合后加入混合料重8-12倍的水,在80℃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浸提1-3小时,过滤。滤并中再加入混合料重6-10倍的水在80℃以上温度条件下浸提0.5-1.5小时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所得滤液在减压下进行加热浓缩至溶液相对密度为1.1-1.3后与红豆杉木粉料混合并搅拌均匀,在80℃以下温度条件下进行干燥,干燥所得粉状物料为红豆杉木和粘附在红豆杉颗粒上的脱水浸出物构成的混合物,此混合物即为红豆杉优喉茶成品。
红豆杉优喉茶以饮茶方式食用,因而便于日常家庭或外出携带使用。茶饮具有抑菌收敛消炎止痛、养阴生津、生津止渴功效,能有效的起到利咽护喉作用,缓解和减轻咽喉炎病状,保健功效显著。
实施例1:
一、红豆杉优喉茶的制取
(一)配料
颗粒状红豆杉木粉料: 5公斤
利咽护喉生津止渴剂: 青果 2公斤
乌梅 2公斤
滋阴润肺益阴止渴剂: 百合 2公斤
芦根 2公斤
利咽解毒剂 甘草 2公斤
(二)制法
按配料称取各物料后将青果、乌梅、百合、芦根、甘草混合后加入100公斤水煮沸2小时过滤,滤并加入80公斤水煮沸1小时过滤,两次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在9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2-1.15停止浓缩操作。浓缩液与红豆杉木粉料混合并搅拌均匀在80℃温度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4%以下停止干燥操作。干燥物料为由红豆杉木和粘附在红豆杉木颗粒上的脱水浸出物构成的混合物即为红豆杉优喉茶成品,成品以2克/袋包装。
二、临床保健效果:
(一)临床病例数:30例
(二)诊断及病例选择: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及咽堵病人,随机分别抽取急性咽炎4例,慢性咽炎13例,急性喉炎2例,慢性喉炎8例,咽堵患者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4.1岁。病史最长20年,最短1天,平均4.47年。
(三)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服用期间记录病人症状及体症,每项观察指标分重、中、轻、无四度,显效:4项以上观察指标好转两度以上。有效:4项以上观察指标好转一度,无效:服用前后4项以上观察指标无变化。
(四)服用方法:急性咽、喉炎患者服用红豆杉优喉茶,每日三次,连续服用一周,同时进行相应治疗。
慢性咽、喉炎及咽堵患者,每日三次,连续服用四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红豆杉保健品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红豆杉保健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1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