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乙烷二氧化碳氧化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9112730.7 | 申请日: | 199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86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劲松;杨永进;曹丽华;曹小明;田志坚;朱爱民;徐竹生;徐龙伢;刘强;李明天;林励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11/04 | 分类号: | C07C11/04;C07C2/82;C07C5/327;C07C5/4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强化 甲烷 氧化 乙烷 二氧化碳 脱氢 耦合 应制 乙烯 工艺 | ||
1.一种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依下述过程进行:
--含甲烷、氧气反应气首先在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甲烷氧化偶联反应;
--产物不经分离和换热与含乙烷气直接混合,在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催化剂作用下,生产乙烯;
其特征在于:先用常规加热方式将两种催化剂加热并维持在某一温度300~700℃,再馈入微波能用来触发并维持反应;
使用连续微波时,作用在每克催化剂上的微波功率范围为5w/g.催化剂~200w/g.催化剂。
2.一种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依下述过程进行:
--含甲烷、氧气反应气首先在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甲烷氧化偶联反应;
--产物不经分离和换热与含乙烷气直接混合,在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催化剂作用下,生产乙烯;
其特征在于:先用常规加热方式将两种催化剂加热并维持在某一温度300~700℃,再馈入微波能用来触发并维持反应;
使用脉冲微波时,使用在每克催化剂上的微波峰值功率为10w/g.催化剂~10kw/g催化剂,脉冲占空比为1/100~100/1。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其特征在于:反应原料的配比为CH4/O2体积比=25~1.5,甲烷组分体积空速为1000~100000m3CH4/m3.催化剂.h,氧组分体积空速为500~50000m3O2/m3.催化剂.h,CH4/C2H6体积比为=0.5~25,乙烷组分体积空速1000~100000m3C2H6/m3.催化剂.h。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其特征在于:含甲烷气包括纯甲烷或富甲烷气体,含乙烷气包括纯乙烷气或富乙烷气体,来源为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即含甲烷、氧气反应气从反应器前端进料,通过第一段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床层,含乙烷气体单独从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床层和乙烷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催化剂床层之间进料,与第一段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产物混合通过同一个反应器的下一段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催化剂床层。
6.按权利要求3所述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其特征在于:纯甲烷或富甲烷气体与纯氧或含氧气体预先混合后从反应器前端进料,通过第一段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床层。
7.按权利要求3所述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其特征在于:纯甲烷或富甲烷气体与纯氧或含氧气体不经混合,共同从反应器前端进料,通过第一段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床层。
8.按权利要求3所述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其特征在于:反应器是绝热式或恒温式。
9.按权利要求3所述微波强化甲烷氧化偶联-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耦合反应制乙烯工艺,其特征在于:催化剂装填是固定床、流化床或二者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27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