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茂钛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99113996.8 | 申请日: | 199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285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8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刚;林尚安;叶濛;周文乐;祝方明;欧阳建莹;陈德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F17/00 | 分类号: | C07F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石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明昌,王清沁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 ||
本发明涉及茂钛化合物,特别是关于二元醇醚型茂钛化合物。
茂钛化合物与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或硼氟化合物组成的均相催化体系,用于苯乙烯间规聚合可得到间规度在96%以上的间规聚合物。聚合物熔点高达270℃,结晶速度快,耐化学、耐热性好,分子量分布窄,尺寸稳定性好,而且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其综合性能可与工程塑料相比。间规聚苯乙烯(sPS)的问世引起了人们对其催化体系,特别是主催化剂茂钛化合物的研究。文献US5252693和EP210615报道了结构为CpTiCl3或Cp*TiCl3和助催化剂MAO组成的催化体系用于苯乙烯间规聚合的情况,其中Cp为环戊二烯基,Cp*为取代环戊二烯基,但其催化活性及催化效率不高,稳定性差,工业应用价值不大。专利US4978730、US5023222、US5045517和US5196490报道了目前催化效率高的CpTi(OR)3和Cp*Ti(OR)3型催化剂(R为烷基或芳基),活性较以往有了提高,但工业生产应用价值仍不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往文献存在催化体系催化活性低、催化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茂钛化合物。该茂钛化合物与烷基铝氧烷和/或烷基铝组成的催化体系,可成功地用于苯乙烯的间规聚合,且具有以下特点:高的催化活性及催化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茂钛化合物,其结构具有以下通式:
R1Ti(OR2OR3)3
式中R1为含有0~5个甲基的环戊二烯基;
R2为含2~4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
R3为含1~4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
其中Ti与R2之间,R2与R3之间均有氧原子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R2的优选范围为乙基;R3的优选范围为甲基;R1的优选范围为环戊二烯基或五甲基环戊二烯基。
本发明茂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由相应的茂基三氯化钛与二元醇醚在氯化氢吸收剂存在下以碳氢化合物为溶剂反应得到的。氯化氢吸收剂可以是各种胺类化合物,其中以三烷基胺为宜,例如三乙胺。碳氢化合物可以是脂肪烃或芳香烃,使用芳烃更好,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茂基三氯化钛与二元醇醚的克分子比为1∶3.0~3.5,茂基三氯化钛与三乙胺的克分子比为1∶3.0~4.0,反应温度为1~130℃,最好是30~80℃,反应时间为2~48小时,最好是6~24小时,反应过程最好是用间歇加热操作。
本发明的化合物与烷基铝氧烷和/或烷基铝一起作为苯乙烯的间规聚合催化剂时,其催化效率可达9.04×104克聚合物/克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
茂钛化合物(Ⅰ)的制备
在干燥的25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N2抽排3次,加入3.47克三氯单茂钛和70毫升苯,从上面滴加50毫升苯,3.8毫升乙二醇单甲醚和6.6毫升三乙胺的混合物,45分钟后滴完,加热至苯回流温度,反应6小时后,停止加热。冷至室温,过滤,滤液抽干,用甲苯、己烷溶液反复萃取,抽干,得黄色液体4.4克,产率82%。经测定其红外谱图及氢核磁共振谱图的数据如下:
当R1为环戊二烯基,R2为乙基,R3为甲基时化合物结构式为:
元素分析(element analysis)
C14H26O6Ti:
Calcd.For
C 49.70%
H 7.69%
Found
C 49.46%
H 7.66%
氢核核磁共振谱图(HNMR CDCl3 TMS intern)
δ 6.25-6.50(s,5H,Cp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3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质的新组合物
- 下一篇: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支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