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透镜微图形组合薄膜无效
申请号: | 99114800.2 | 申请日: | 199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71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郭履容;曾红军;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四川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智伦 |
地址: | 610064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图形 组合 薄膜 | ||
本发明属于三维图形显示的防伪或包装材料。
目前,市场上用于三维图形显示的防伪或包装用薄膜材料有激光全息图膜。激光全息技术已经广泛用于三维显示,如现有的激光全息商标和塑料包装材料。激光全息图具有观察角较小、色彩仅为彩虹色、需要一定的观察技巧等不足,且因技术扩散及全息图易被翻模,因而易被仿造,市场上已累次出现伪品,有待寻求新的防伪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透镜微图形组合薄膜,使其能够同时保留水平视差和垂直视差,可在任何光环境下显示三维图形,观察角大,无需特别观察技巧,不易被仿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微透镜微图形组合薄膜,由微透镜列阵层、塑料基底层和微细图形层紧贴组合而成,其中,微细图形的结构与微透镜列阵的结构相匹配。微透镜列阵层的微透镜单元有三种,即方形透镜、六角形透镜、或圆形透镜,其微透镜排列方式相应的也有三种,即正方形排列方式、六角形排列方式、或圆形边缘接触排列方式。组合薄膜所用的三种材料的组合方式有三种:第一,微透镜列阵层、塑料基底层、微细图形层;第二,微透镜列阵层、微细图形层、塑料基底层;第三,微透镜列阵层、塑料基底层、微细图形层、塑料基底层。依次称为,组合薄膜I、组合薄膜II、组合薄膜III。
本发明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给出。
图1,组合薄膜I剖视结构图;
图2,组合薄膜II剖视结构图;
图3,组合薄膜III剖视结构图;
图4,正方形微透镜列阵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5,六角形微透镜列阵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6,圆形微透镜列阵的边缘接触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中序号含义:1、微透镜列阵层,2、塑料基底层,3、微细图形层,4、方形透镜单元,5、六角形透镜单元,6、圆形透镜单元。
实施例1:组合薄膜I(图1)。
组合薄膜由三层组成。最上层是透明PVC材料制成的微透镜列阵层1。其中,微透镜单元为0.25mm×0.25mm的方形透镜4,单元透镜数值孔径为0.01,列阵采用正方形紧密排列方式(图4)。中间层是用透明PVC材料作为的塑料基底层2,厚度为2mm。最下层是直接印刷附着于中间的塑料基底层2PVC材料下表面的微细图形层3。微细图形的结构与微透镜列阵的结构匹配。本实施例采用低数值孔径的微透镜和较高厚度的中间层(2mm);可以获得动态的三维图形,即,随着观察者头部的运动,三维图形可以生相应的变化。
实施例2:组合薄膜II(图2)。
组合薄膜II由三层材料组成。最上层是用透明PVC材料制作的微透镜列阵层1。其微透镜单元为0.1mm×0.1mm的六角形透镜5,单元透镜数值孔径为0.1,列阵采用六角形紧密排列方式(图5)。中间为直接印刷附着在下层PVC薄膜的上表面上的微细图形层3,微细图形与微透镜列阵直接相贴,其结构与微透镜列阵的结构匹配。最下层是用不透明的PVC材料作为的塑料基底层2,厚度为0.2mm。本实施例微透镜有较高的数值孔径,可获得真实的三维视觉,三维图形不随观察者头部的运动而变化。
实施例3:组合薄膜III(图3)。
组合薄膜III由三层材料组成。最上层采用透明PVC材料制作的微透镜列阵层1,其微透镜单元为0.25mm×0.25mm的圆形透镜6,单元透镜数值孔径为0.1,列阵采取圆形边缘接触排列方式(图6)。中间层为用透明PVC材料作为的塑料基底层2,厚度为1.25mm。最下层为直接记录在高分辩率材料(载体为PVC塑料基底层2)上的微细图形层3。这种方式可得到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形。
本发明采用二元及连续微浮雕结构制作技术,在光刻材料(如光刻胶)表面产生微透镜列阵的连续微浮雕结构,用电渡或干法刻蚀的方法将透镜的浮雕结构转移到其它可用于模压的材料上(如镍板),经复制和拼版后得到制作微透镜列阵的模板,用模压方法即可在塑料上热压出微透镜列阵。用图形印刷设备在塑料薄膜的一面印刷出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并与上层微透镜列阵相匹配的微细图形,也可用其它方法(各利用微透镜直接照相)产生微细图形。本发明组合薄膜可广泛用作各种商标及防伪、包装材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同时保留了水平视差和垂直视差。
2,可在任何光环境下显示三维图形。
3,观察角大,不需要特殊观察技巧。
4,技术新颖,不易被伪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4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温计的温度检测构造(一)
- 下一篇:活性菌饮料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