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可切削渗透陶瓷制作牙体冠、桥修复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15026.0 | 申请日: | 199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28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廖运茂;杨禾;岑远坤;鲜苏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C5/10 | 分类号: | A61C5/10;A61K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切削 渗透 陶瓷 制作 牙体冠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口腔牙体冠、桥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材料的制备,在这些材料中特指使用的云母微晶玻璃及α-Al2O3微粉。
在现有制作牙体冠、桥的主要方法中,包含金属烤瓷类材料、全瓷类材料。本世纪50年代,口腔修复领域开始了利用烤瓷熔附金属技术制备全冠修复体,较好地实现了齿科修复体的美观与强度的统一,而被广泛用于口腔临床。但金瓷复合体的金属底层阻挡了光线的通过,使修复体缺乏天然牙的活力,且采用贱金属做为底层材料,长期使用后会由于金属离子的渗漏导致修复体颈缘发黑,严重影响美观,兼之贱金属潜在的毒性及致敏性仍令人忧虑,所有这些都使得临床医生与广大患者更青睐于选择全瓷材料进行修复。陶瓷材料具有与天然牙相似的美学性能,其生物相容性好,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电性差,不刺激牙髓,耐磨蚀,表面光洁,不易附着菌斑,是一种极理想的牙体修复材料,它在齿科的应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三十多年来,人们不懈地探索齿科全瓷材料补强增韧的方法,努力改进加工制作工艺,已开发研制出多种具有不同优良性能的全瓷修复体系供临床选择,在这些体系中包括以下典型内容:
1.白榴石粉状陶瓷:将粉浆涂塑于石膏类代型上,经烧制后,形成一种白榴石晶体含量达50.6%左右的类长石瓷,其强度达150Mpa左右,具有良好的半透明性及美观的色泽。但在烧制过程中,其体积收缩率达30~50%(线收缩率10~15%),常导致修复体变形量大,适合性欠佳。其代表产品为Optec HSP(Jeneric/pentron),它可用于单冠的全形修复(Full-contour restoration)。
2.铝瓷:α-Al2O3晶体属于六方晶系,其结构形成六方密堆积,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在氧化物陶瓷体系中,属于高强度技术陶瓷。将α-Al2O3微细颗粒均匀分布于脆弱的玻璃基质中,造成裂纹偏转、钝化、钉扎以及桥接,可明显阻碍裂纹的扩展。由于玻璃基质的热膨胀系数通常略低于Al2O3,使得材料冷却后,两相结合界面处的玻璃受到微观压应力作用,也阻碍裂纹增殖,材料的断裂往往表现为沿晶与穿晶混合模式,大大提高了原始陶瓷的强度及断裂韧性。对于齿科陶瓷,当其Al2O3含量达到45%以上时,即属于铝瓷范围。早期应用于临床的铝瓷Vitadur-N(1065)及Hi-Ceram(1973)均采用颗粒弥散强化的方法,将α-Al2O3颗粒均匀分散在传统长石瓷中,其含量受添加方式及制备工艺的限制,只能达到45~50%左右,挠曲强度约为110~42Mpa,临床失败率较高。
80年代,由于In-ceram复合技术的应用,将In-ceram Alumina陶瓷中Al2O3含量提高到75%左右,其挠曲强度达400~600Mpa,较传统陶瓷增加3.5倍以上,而成为临床中颇受欢迎的全瓷材料。但与云母类可切削陶瓷相比,在临床操作中缺乏磨改性及半透明性,略显美中不足。
3.可切削陶瓷:利用部分陶瓷的自身结构特征,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车削、钻孔等机械行为,从而有别于普通陶瓷。在齿科可切削陶瓷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为Vita MarkⅠ,Vita MarkⅡ,强度较低,约70Mpa左右,仅用作贴面、嵌体,适用于Cleay CAD/CAM(Siemtus,Germany)加工体系。其二为云母玻璃陶瓷,主要包括Dicor MGC及Dicor MGC-F。它们的切削性能源于玻璃基质中析出的云母晶体,云母具有板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连接疏松,在外力作用下,极易沿(001)晶面解理。它在陶瓷中的数量,晶体形状(纵横比)及晶粒大小都直接影响其切削性能。其三为工业预成氧化铝瓷块,1996年Rinke S.报告了在临床上用工业预成的In-Ceram部分烧结多孔氧化铝块作为Celay专用技术的切削材料,制备出全冠雏型,随后对其进行常规In-ceram玻璃渗透及表面饰瓷完成修复体的制作。由于这种预成瓷块是在严格的工业生产条件下制备的,所以其质量受到较好的控制。在通常条件下,工业预成瓷块的堆积密度可达60%左右,若能进一步提高瓷块的堆积密度,渗透陶瓷的挠曲强度可望得到明显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未经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5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履带式辊压机
- 下一篇:中药薤白改善高血脂症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