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利用钒钛磁铁矿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9115348.0 | 申请日: | 199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10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庆;姜涛;郭宇峰;邱冠周;龚明斌;李从德;黄柱成;陈大元;杨永斌;陈跃明;徐经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00 | 分类号: | C22B1/00;C22B1/02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龚灿凡 |
地址: | 41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利用 磁铁矿 新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钒钛磁铁矿,分离、回收铁、钒、钛的方法。
攀西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其中钒金属储量占我国钒资源的60.4%、世界资源的12.2%,钛金属储量占我国钛储量的97%,占世界储量的39.1%,同时也是大型铁矿基地之一。对于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高温氧化钠化焙烧和高温还原两种方法(王文忠主编,《复合矿综合利用》,P107~109,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氧化钠化提钒过程为先用球团钠化氧化焙烧水浸提钒,浸钒后球团回转窑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可实现铁、钒、钛的综合回收,铁、钒、钛回收率分别为85~89%、58%和74%,但生产流程长,钠化剂消耗高,提钒后球团强度差,回转窑内还原时易粉化和结圈,钒钛回收率低;高温还原法为铁精矿球团先经高温予热(900~1000℃)固结,再经回转窑还原-电炉熔分分离铁与钒钛、铁水吹炼提钒或渣中回收钒钛,铁、钒、钛的回收率分别为89%、55%和80%,实现了铁钒钛综合回收,减少钠化剂消耗,但仍存在生产流程长(两步火法加工)、能耗高、电炉熔分时铁与钒钛分离效果不稳定、钒钛流向难以控制、钒钛回收率低及含钛渣品位低(TiO2 45~50%)的缺点。
为了解决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综合回收利用难题,缩短工艺流程,节省投资,降低提钒药剂消耗,稳定钒钛在流程中的走向,提高铁钒钛回收率,生产直接还原铁粉做电炉炼钢原料、高纯V2O5及富钛渣,特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包括冷固球团直接还原、还原产品的磨碎磁选分离、非磁性物的酸性浸出和钠化焙烧浸出提钒。具体工艺过程和技术参数如下:
1>冷固球团直接还原:细磨钒钛磁铁精矿后添加复合粘结剂造球,精矿细度小于0.074毫米80~85%,由腐植酸钠+糊精(3~9∶1)配成的复合粘结剂添加量(重量)1.0~1.7%,添加剂为1%(重量)Na2SO4(固体)+1%Na2CO3(固体),造球水分8.5~10%,生球干燥固结温度150~250℃,干燥风速0.6~0.9m/s;冷固球团直接还原用褐煤、次烟煤,还原温度1100~1150℃、还原时间180~240min,C/Fe比为0.5~0.6,得还原球团,还原球团金属化率93~95%。
2>还原球团磁选:对还原后球团进行进行两段磨矿、两段磁选。一段磨矿细度小于0.074毫米90~99%,磁选场强500 Os,二段磨矿细度小于0.044毫米80~95%,磁选场强500~750 Os,磁性粉中铁回收率94~96%,磁性粉中铁含量TFe为90~93%,磁选后所得磁性铁粉,根据需要可通过压团生产直接还原铁粉,也可以通过氢还原生产粉末冶金铁粉。非磁性物中V2O5、TiO2品位分别为2~3%和44~46%,钒钛的回收率分别为84%和85%。
3>非磁性物的酸性浸出:磁选所得非磁性物经稀盐酸或稀硫酸二段浸出,脱除FeO、CaO、MgO、SiO2等杂质,HCl(H2SO4)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3%,酸浸液固比(重量)为3∶1~4∶1,每次浸出1~3h。浸渣钒钛品位分别达V2O53~4%和TiO270~72%,稀酸处理后的浸渣为优质提钒钛原料。
4>酸浸后的催化钠化焙烧:钠化剂为结晶Na2SO4,添加量5~10%,催化剂KMnO4、NaClO、MnO2、KNO3、NaNO3单独或任意比例混合使用,添加量为1~5%,焙烧温度800~950℃,焙烧时间1~2h,钒回收率92~95%。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工业大学,未经中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5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