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片夹角可调通用电源插头无效
申请号: | 99115489.4 | 申请日: | 199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2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伍本国;葛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本国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常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治芳 |
地址: | 5181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角 可调 通用 电源插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产品。
本发明人于1997年7月申请了″通用电源插头″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97238632.7),已获专利权。此专利的特点是电源插头上的两块极片可互相平行,也可以转动成“八”字形。因而,该插头既可插接于两插孔平行的插座,也可插接于两个插孔成“八”字形的插座。通过反复实践,觉得该插头的结构还不理想:一是导轮与型腔(放置导轮的空腔)、盖板的配合达不到最佳转动效果,插拔插头时,极片上下左右摆幅较大;二是导轮与极片连接得不紧,没有固定装置,极片在导轮中易松动。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推出一种使用效果更佳的极片夹角可调的电源插头,结构简单、安装接线方便,极片与导轮连接紧固,极片转动灵活且极片上下左右摆幅很小,两极片严格隔离,连接在极片上的铜丝不会搭接短路或外露伤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壳体、壳盖、导电极片、同轴柱轮、柱轮紧固销、柱轮腔、极片转角控制槽、极片伸出孔组成,壳体厚度(内腔深度)比普通插头大,壳盖的结构方案有两种:一种为壳盖整块盖合在壳体之上,用螺栓活动连接;另一种是壳盖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盖住电源接线的部分,下半部盖住柱轮腔所处的部分,上半部与壳体胶注成一整体结构,下半部卡套在壳体之上。同轴柱轮由一个长园柱与一短园柱同轴且为整体结构,长园柱在内,短园柱在外。导电极片顺柱轴方向套插入同轴柱轮中,导电极片与同轴柱轮紧固在一起。同轴柱轮置于柱轮腔内,并能在其中转动,导电极片也作同步转动,同轴柱轮与柱轮腔两者紧密吻合,以防插拔插头时上下左右晃动。极片转角控制槽为一矩形槽,导电极片的上端位于其中,极片转角控制槽的槽宽特定设置,控制导电极片最大转角为30°。
本发明的优点突出:极片夹角可调,对平行插孔与有夹角的插孔的电源插座都很适用,且极片转动灵活,插拔插头时无任何摇摆不定的感觉,十分安全可靠。
图1为壳盖整块盖合在壳体上时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壳盖分为上下两半时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极片转角控制槽控制导电极片转角剖面示意图(剖面位置A-A),图4为本发明仰视图,表示导电极片相互平行或成一定夹角时,在极片伸出孔中的位置示意。
如图所示,本发明由壳体(1)、壳盖(2)、导电极片(3)、同轴柱轮(4)、柱轮紧固销(5)、柱轮腔(6)、极片转角控制槽(7)、极片伸出孔(8)组成。壳盖(2)整块盖合在壳体(1)之上且用螺栓活动连接(如图1所示),或者壳盖(2)分为上下两半(如图2所示),上半部为盖住电源接线的部分,下半部为盖住轮腔(6)所处的部分,上半部与壳体(1)胶注成一整体结构,连同电源接线都胶注其中,下半部卡套在壳体(1)之上。同轴柱轮(4)由一个长园柱与一短园柱同轴且为整体结构,长园柱在内,短园柱在外,导电极片(3)顺柱轴方向套插入同轴柱轮(4)中,柱轮紧固销(5)穿过同轴柱轮(4)与导电极片(3),将导电极片(3)与同轴柱轮(4)紧固在一起。柱轮腔(6)位于壳体(1)中并与壳体(1)构成整体结构,同轴柱轮(4)置于柱轮腔(6)内并能在其中转动。极片转角控制槽(7)为一矩形槽,它位于壳体(1)内并与壳体(1)构成整体结构。导电极片(3)的上端位于极片转角控制槽(7)中,极片转角控制槽的槽宽特定设置,控制导电极片最大转角为30°(图3)。极片伸出孔(8)位于壳体(1)的下端,导电极片(3)可以在极片伸出孔(8)中转动一定的角度(图4)。
制作本发明时,壳体(1)、壳盖(2)、同轴柱轮(4)、柱轮腔(6)、极片转角控制槽(7)选用绝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本国,未经伍本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5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