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硫化亚铜薄膜铜硫原子比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9115804.0 | 申请日: | 199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9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才;刘效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24 | 分类号: | C23C14/24;C23C14/48;C23C14/58;H01L21/203;H01L21/265;H01L31/04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硫化 薄膜 原子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制备工艺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调节硫化亚铜薄膜铜硫原子比的工艺。
在现有技术中硫化亚铜薄膜制备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湿法制备硫化亚铜薄膜;其一种工艺为以金属为衬底,在金属表面上形成CdS层,然后将其浸入具有一定浓度的硫酸铜(含有铜离子的酸性溶液)中,通过烘干,在表面层形成Cu2S薄膜,此方法主要用于制备Cu2S/CdS薄膜太阳光电池方面。②热蒸发方法:将Cu2S粉末放入坩埚中,通过将坩埚加热,将其蒸发,在衬底材料上形成Cu2S薄膜。现有方法所制备的Cu2S薄膜铜硫原子比无法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下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调节硫化亚铜薄膜铜硫原子的工艺。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为:①首先选用普通平板玻璃作为衬底材料,并用玻璃清洗剂清洗干净,晾干后放入加热炉中烘烤,烘烤温度300~400℃,时间0.5~2小时;②将烘烤过的玻璃放入真空室中,真空度为1×10-2帕,用普遍的热蒸发方法,蒸镀厚度为200nm的铜薄膜;③最后将铜薄膜放入硫化炉中进行硫化,硫化炉内温度为480~540℃,时间为3~8分钟;④将硫化亚铜薄膜放入离子注入机的真空室中,当真空达到1×10-3帕时充入N2,使真空度至2.5×10-3帕,使N2在离子源中放电形成N+离子的等离子体;⑤对等离子体加以引出电压,将N+离子引出,并加速获得10-50KeV能量的离子束,束流密度为1μA/cm2;⑥将此离子束对硫化亚铜薄膜进行轰击,4分钟左右,即可对硫化亚铜薄膜的铜硫原子比控制到2∶1。
实施例1:①选用普通平板玻璃作为衬底材料,并用玻璃清洗剂清洗干净,晾干后放入加热炉中烘烤,炉内温度为350℃,烘烤时间1小时;②将处理过的玻璃放入真空室中,真空达到1×10-2帕时,用普遍的热蒸发方法,蒸镀厚度为200纳米的铜薄膜;③将制备的铜薄膜放入硫化炉中硫化,炉内温度为500℃,硫化时间5分钟即可形成符合要求的硫化亚铜薄膜;④将硫化亚铜薄膜放入离子注入机的真空室中,当真空达到1×10-3帕时充入N2,使真空度达2.5×10-3帕,使N2在离子源中放电形成N+离子的等离子体;⑤对等离子体加以引出电压,使N+离子引出,并加速获得3-50KeV能量的离子束,束流密度为0.5-2μA/cm2;⑥将此离子束对硫化亚铜薄膜进行轰击,即可对硫化亚铜薄膜的铜硫原子比进行控制。
实施例2:实施例2的步骤①-④同实施例1一样,步骤⑤对等离子体加以引出电压,将使N+离子引出,并加速获得10KeV能量的离子束,束流密度为2μA/cm2;⑥将此离子束对硫化亚铜薄膜进行轰击6分钟左右,即可使硫化亚铜薄膜铜硫原子比控制为2∶1。
实施例3,实施例3的步骤①-④同实施例1一样,步骤⑤对等离子体加以引出电压,将N+离子引出,并加加速获得50KeV能量的离子束,束流密度为0.5μA/cm2;⑥将此离子束对硫化亚铜薄膜进行轰击3分钟左右,即可使硫化亚铜薄膜铜硫原子比控制为2∶1。采用本发明工艺可对Cu2S薄膜的铜硫原子比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5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持续、定量提供面包生面团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羧基酯酶的稳定化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