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管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17033.4 | 申请日: | 1999-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285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8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 |
主分类号: | H05B3/28 | 分类号: | H05B3/28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蔚毅 |
地址: | 香港沙田火炭山尾街31-***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管的制造方法。
现有的电热管的制造方法,主要是采用将两端带有金属引棒的电热丝放置在金属管中,在向金属管内灌入绝缘粉,在两端的金属引棒上套上瓷管,使绝缘粉固定在金属管中,形成电热直管。由于瓷管硬而脆,固定在金属管上的两端管口中,若是配合尺寸紧,不但瓷管和金属管的加工要求高,而且装配困难,若是配合尺寸送,容易脱落。若是挤压金属管管口,容易压碎金属管内的瓷管,使金属管中的绝缘粉漏出,容易生产出次品甚至废品。一旦瓷管被固定在金属管的管口中,若是发现金属管中的电阻丝或绝缘粉有问题,又不容易卸下瓷管,取出金属管内的电阻丝重新进行装配。而电热直管在弯折和压制过程中,由于金属管的变形或者与弯折模具或压制模具之间的摆放位置不准,很容易压碎设置在金属管两端的瓷管,造成废品。在金属管的两端存在着瓷管与金属引棒和瓷管与金属管之间两处间隙,而且间隙小,不利于涂封密封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粉灌入操作容易,金属管管口封装紧密,不易漏粉,弯折成型合格率高的电热管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电热管的制造方法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A、选用线绕电阻丝5,在其两端焊接金属引棒1,放入金属管4中,使下端的金属引棒1固定在金属管4的下端管口中,并用塑料固定,并封住下端管口,保持线绕电阻丝5在金属管4的中心位子;
B、将绝缘粉3从金属管4的上管口灌入直至灌满;
C、用塑料将上端金属引棒1固定在金属管4的上端管口中,并封住上端管口,形成封闭电热直管;
D、使封闭电热直管两端金属管4的两端管口缩小,让其中的绝缘粉3密度增强,将金属引棒1固定,然后将其弯折成所需形状,再冲压成所需的截面形状。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电热直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电热直管的两端被冲压成锥形的结构视图。
图3为图2的电热直管弯成“C”状的结构视图。
图4为图3中的C”状冲压成截面呈题形的结构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热管的制造方法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中所示,选用圆形线绕电阻丝5,在其两端各焊接一个圆形金属引棒1,金属引棒1直径与线绕电阻丝5的内径相同。将焊有金属引棒1的电阻丝5放入金属管4中,金属管采用圆形铜管或铝管。在下端金属引棒1上套上中间设孔的圆柱状塑料胶粒2,将塑料胶粒2挤塞在金属管4的下端口中,使下端的金属引棒1固定在金属管4的下端管口中,并封住下端管口。将绝缘粉3从金属管4的上管口灌入直至灌满,绝缘粉3采用氧化镁粉。具体操作可以将金属管4先套在氧化镁粉的引导管上,将线绕电阻丝5上的引棒1固定在引导管的下端,再将金属管4沿引导管往下拉,使其下端口卡入下端金属引棒1的塑料胶粒2上,一旦引导管中有氧化镁粉漏出,便可直接准确地进入金属管内。在灌入氧化镁粉时,可一边振动金属管4,使氧化镁粉顺着引导管紧密灌入金属管中。当氧化镁粉灌满后,在所述的上端金属引棒1上也套上中间设孔的圆柱状塑料胶粒2,将塑料胶粒2挤塞在金属管4的上端口中,使上端金属引棒1固定在金属管4管4管4或半圆状截面,便于与容器底部焊接管4粒2而两端的氧化镁粉仍然保持致密状态,不会漏出。,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氧化镁粉,引起绝缘性能变差在冲压弯折过程中,两端容易碎棒其,粉管,将棒固定其,并再管使粉棒固定,加工锥状,如图2中所示。使封闭电热直管之金属管4的两端管口一步一步缩小。这时,金属管两端内的塑料胶粒被逐步压缩变形,而绝缘粉则被致密压紧,即使去掉塑料胶粒,金属管两端的绝缘粉也不会散开漏出,这样,金属引棒则被绝缘粉牢牢地固定在金属管的两端。然后将封闭电热直管放在弯折机上弯折成所需形状,再放在压力机的冲压模具中,冲压成所需的梯形截面状如图3和4中所示,便于与容器底部焊接,也可以加工成半圆状截面状。将管口成锥状的金属管4两端分别割去裹住塑料胶粒2的部分,可使成型后的金属管两端整齐,而两端的氧化镁粉仍然保持致密状态,不会漏出。再在两端封上密封胶,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氧化镁粉,引起绝缘性能变差。
本发明具有金属管的封口操作及后处理加工容易,灌粉准确简单,弯折成型不易损坏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未经何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7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