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碳含硅超硬高韧高速钢无效
申请号: | 99121050.6 | 申请日: | 199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296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戚正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正风;赵铁鉴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8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碳含硅超硬高韧 高速钢 | ||
本发明涉及一类高碳含硅超硬高韧高速钢。该类钢的合金元素与普通高速钢相同,而原始含碳量视需要而定。经特定的工艺处理后,其表面硬度可以达到67HRc左右。最大碳化物尺寸不大于5μm。
在公开号为CN1117530A、名称为“无莱氏体高速钢及三D处理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提出了一类新型超硬高韧高速钢—无莱氏体高速钢。在进一步对此类钢的超饱和渗碳工艺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提高钢中硅的含量可以使渗碳层的碳化物显著细化。另据资料报道,硅可以促使钼系高速钢的铸态及锻后退火态中存在的棒状碳化物M2C转变为M6C,从而使碳化物细化,使钢的韧性得到提高[1]。
硅在低合金高速钢中已经成为重要的合金元素[2],在普通高速钢中也已有人研究,但尚未见应用于生产。文献[3]明确指出提高W9中的硅含量对性能不起作用。
我们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以当前最通用的M2为基础发明了一种高碳含硅高速钢。这类高速钢的原始碳含量可视刀具对心部硬度的要求而定。经特定的热处理后,其表面碳含量均达到高碳水平,故表面硬度可以达到67HRc左右。由于此类钢不存在碳化物偏析及粗大碳化物(最大碳化物尺寸<5μm),故其强度、塑性及韧性均优于普通高速钢M2,但价格与M2相当。
参考文献1.石川英次郎,铁钢,V.63,No6.2.MuTOM,1978,No9,30.3.潘复生等,钢铁,V.25,No5,19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正风;赵铁鉴,未经戚正风;赵铁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1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