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及用它制备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99121063.8 | 申请日: | 199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50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2 |
发明(设计)人: | 高井正树;田中善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F9/141 | 分类号: | C07F9/141;C07F9/6571;C07F9/00;C07C45/49;C07C29/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蕴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齿螯合配体 合铑双核 配合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如下通式(1)表示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式中Q⌒Q′是用如下通式(2)表示的双齿螯合配体:式中Q1和Q2各自是选自磷、砷或锑的元素,R0是二价有机基团,Z1、Z2、Z3和Z4各自是单价有机基团,或者Z1与Z2和/或Z3与Z4相互连接形成二价有机基团,x和z各自为0-2的数字,y为0-4的数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2)中,R0是选自亚烷基、亚烷基-氧-亚烷基(其中各个亚烷基是相同或不同的,含有2-18个碳原子,且可带有取代基)、亚芳基或亚芳基-亚芳基(其中各个亚芳基是相同或不同的,含有6-24个碳原子,可带有取代基,且可含有杂原子),Z1、Z2、Z3和Z4分别是选自碳原子数至多为20且可带有取代基的烷基、芳基或杂芳基的单价基团,或者Z1与Z2和/或Z3与Z4相互连接形成二价基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2)中,R0是亚芳基-亚芳基(其中各个亚芳基是相同或不同的,含有6-24个碳原子,且可带有取代基),Z1、Z2、Z3和Z4分别是选自碳原子数至多为20且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杂芳基的单价基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2)中,R0是亚芳基-亚芳基(其中各个亚芳基是相同或不同的,含有6-24个碳原子,且可带有取代基),Z1与Z2和/或Z3与Z4相互连接形成可含有杂原子的亚芳基-亚芳基。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1)中,x为2,y为0,且z为2。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1)中,x为1,y为0,且z为1。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1)中,x为1,y为2,且z为1。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1)中,x为0,y为2,且z为0。
9.一种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反应区中在至少含铑和有机亚磷酸酯的铑配位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烯属化合物与氢和一氧化碳反应产生醛的反应步骤、从反应区中取出的反应产物液体中分离出醛得到含铑配位催化剂的催化剂液体的分离步骤以及将催化剂液体循环到反应区中的循环步骤,反应步骤、分离步骤和循环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的存在下进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步骤在所述的(双齿螯合配体)合铑双核配合物的存在下进行。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亚磷酸酯是用如下通式(2′)表示的有机双齿亚磷酸酯化合物:式中R0是二价有机基团,Z1、Z2、Z3和Z4各自为单价有机基团,或者Z1与Z2和/或Z3与Z4相互连接形成二价有机基团。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步骤、分离步骤和循环步骤用连续流动体系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10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