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提高冲泡效率茶包之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21730.6 | 申请日: | 199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292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三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三次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提高 冲泡 效率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日常用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有效提高冲泡效率茶包之制造方法。
因为茶包主要是于内部充填茶叶,浸渍于高温的开水中,冲泡出具有香味的茶水,茶叶冲泡效率主要取决于茶叶在冲泡过程中是否能迅速的展开,而茶水所散发出的香味除了由茶叶品种与茶叶制程决定外,在冲泡过程中茶叶是否能有效的展开,亦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茶包之所以无法冲泡出香味贻人的茶水,其原因除了茶叶品种外,最主要的在于茶包限制了茶叶展开空问,这乃是因为传统的茶包在料带利用分包模具装填茶叶并冲制成小茶包后,其吊绳是结合于茶包的封口处(料带供茶叶装填的入口),即使后来经改良的茶包具有内折的收缩部,来增进茶包内部的空间,但由于冲泡过程中收缩部并不会主动的向外展开来增进茶包内部的空间,使得茶叶一直局限于茶包展开前的空间内,导致茶叶之香味无法有效率的溶入茶水之中。
除此,由于包装料带为不织布、网眼布等柔软材质所制成,在利用传统的模具分包后,柔软材质因随冲头卷入模座之故很难正确穿通,因此,由拔出型来穿通柔软材质时,应避免卷入柔软材质需要极力减少冲头和模座之间的间隙,所以需要把冲头和模座做高精确度的加工。不过,欲极力减少冲头和模座的间隙,在成形的技术上很难,而且价钱高昂。此外,间隙小时冲头无法塞入嵌合于模座,结果不只是无法穿通柔软材质,也会使冲头和模座互相干拢接触,使冲头和模座受损。
尤其是欲以高速制造茶袋等包装料带的制造装置,在包装料带分包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把冲头塞入模座,因此如果冲头和模座产生微小的位移时,将立刻产生上述的问题,这是构成无法穿通包装料带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不让冲头和模座互相干扰或接触,由此提供穿通柔软材质的模具组及一种有效提高冲泡效率茶包之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提高冲泡效率茶包之制造方法,是将长片体利用封印组装成管状后,两侧向内拗折形成收缩部构成一带状之包装料带,再将该包装料带经分包模具组,再填料分包成小茶包半成品,最后于小茶包半成品之收缩部底端,以高频或热熔结合吊绳,构成一茶包成品,此种茶包成品在冲泡过程中,茶包藉由吊绳悬置于开水中能利用茶包自身的重力展开后增进茶包内部之空间,令茶叶在充裕的空间内冲开,使能提高茶包的冲泡效率。
上述的分包模具组是由托座、冲头及模座所构成,冲头上设有缓冲槽,使冲头之刀刃端具有一收缩之弹性裕度,托座上设有一滑槽供冲头置入后得进退滑动,模座上设有一冲槽相对于滑槽并与冲头之刀刃端形成紧密配合,能使包装料带预先受托座与模座夹持后,利用冲头滑移入冲槽后,利用刀刃端具有收缩弹性之特性全程与冲槽紧密配合将包装料带予以冲剪分包,此种分包模具组,能将柔软材质之包装料带穿通以完成分包。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一详述。
图1为本发明包装料带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包装料带利用分包模具组分包情形。
图3、图4为本发明包装料带利用不同断面之冲头造成茶包形状上之差异示意图。
图5为经由本发明所制造出的茶包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茶包在冲泡前之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茶包冲泡后之剖面图。图号说明:10为包装料带,11为收缩部,12为茶包,13为吊绳,20为分包模具组,21为冲头,22为托座,23为模座,24为缓冲槽,25为滑槽,26为热溶凸缘,27为冲槽。
如图1、图2、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有效提高冲泡效率茶包之制造方法」,其主要流程是将长片体利用封印组装成管状后,两侧向内拗折形成收缩部11构成一带状之包装料带10,再将包装料带10经分包模具组20填料分包成小茶包12,最后于小茶包12半成品之收缩部11底端,以高频或热熔结合吊绳13,构成一茶包成品。
再如图2所示,上述之分包模具组20包括冲头21、托座22及模座23所构成,冲头21上设有缓冲槽24,使冲头21之刀刃端具有一收缩之弹性裕度,托座22上设有一滑槽25供冲头21置入后得进退滑动,滑槽25之端口设有一热熔凸缘26,该热熔凸缘26能产生高温,模座23上设有一冲槽27相对于滑槽25并与冲头21之刀刃端形成紧密配合,冲槽27之端口亦设有一热熔凸缘26,托座22与模座23可相对移动令两热熔凸缘26共同夹持包装料带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三次,未经铃木三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1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直觉编程能力的以处理器为基础的过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动力放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