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彩色棉织物无毒防缩整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21924.4 | 申请日: | 199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29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懽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采罗彩棉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61 | 分类号: | D06M11/61;D06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彩色 棉织物 无毒 防缩 整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彩色棉织物无毒防缩整理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处理天然彩色棉织物的方法,该方法使其织物高度防缩而不造成强度损失,更重要的是不会破坏彩棉的天然色彩。
棉织物具有适中的吸湿性,良好的手感质地以及易于处理等优点,已被广泛地用于服装的原材料,然而,这种棉织物在洗涤后会缩水并且在多次洗涤后会造成手感硬化。造成棉织物的缩水现象有三种原因。第一是由于所谓织缩调整而引起的缩水现象,常规的染整加工中,织物不断受到经向拉伸,经纱受到经向拉伸而处于挺直的紧张状态,使纬纱不得不增加弯曲来围绕经纱,造成纬纱织缩增大,门幅变窄。当织物在水中润湿后,随内应力的松驰,织物经向收缩,纬向伸长产生棉织物的缩水现象。第二种原因由于纤维素纤维在水中的异向溶胀。纤维在水中润湿发生溶胀时,直径的增大比长度的增大大得多,纱线必然随纤维溶胀而缩短,迫使纱线以增加织缩来取得平衡,织物既发生受缩。第三种是与织物结构有关的缩水现象。白棉织物采用丝光工艺、防缩整理工艺和防皱整理工艺,可以使织物的缩水率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常规的丝光工艺是将棉织物在一定的张力下,用浓烧碱溶液处理,以获得稳定尺寸,耐久性的光泽及提高对染料的吸附能力。不适合加工天然彩色棉织物。防缩整理工艺通常采用的机械防缩整理工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织物的缩水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至少常规防皱整理的方法以提高防缩效果,更因为释放甲醛而不能采纳。因此常规的丝光工艺、防缩整理工艺和防皱整理工艺,不适合对彩色棉织物的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彩色棉织物无毒防缩整理方法,该方法可以控制纤维素纤维的异向溶胀,使纤维及织物的内应力得到松驰,变形得以恢复,缩水率达到国标要求,并且能达保持彩棉的天然色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天然彩色棉织物首先被预烘燥;第二步被充分冷却;第三步天然彩色棉织物通过液氨处理设备被液氨进行浸轧,其液氨溶液PH值为8-9,当液氨浸渍天然彩色棉织物时,液氨渗入到其无定形区域和纤维素的结晶区,因此使全部纤维都发生溶胀;第四步被液氨浸渍的天然彩色棉织物进行烘燥去氨处理,其方式是采用汽蒸来去除液氨,这样可使该织物呈现高度的防缩,这是由于处于溶胀的纤维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提高了纤维素的可及度,从而达到控制纤维素纤维的异向溶胀的目的,在该步骤中烘燥去氨处理可采用烘燥机;第五步天然彩色棉针织物以低张力,松驰的状态下在松驰超喂的圆网烘燥机中被干燥,机织物可以在悬挂式短环烘燥机烘干,使前工序产生的内应力得到松驰,纱线和织物的变形得到恢复,降低和减少织物的缩水率;第六步对天然色彩的彩色棉织物进行机械防缩整理,使织物的经纱织缩增加,织物的长度缩短,以消除残余的潜在收缩,所使用的设备为通常所使用的防缩整理机。
在上述的工艺步骤中,其中用液氨处理织物是在大气压下和-30℃或更低温度下进行的,浸渍时间可适当的选择。所述的烘燥去氨处理其采用的温度为100℃以上,其处理时间随温度而变。
本发明的优点是不但使天然彩色棉的天然色彩不变色,不褪色,而且对其织物提供了良好的防缩性能和表面光洁、手感柔软性能,同时所述的这种防缩处理由于没有采用类似树脂化学物,因此该方法是无毒的,无污染的环保型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采罗彩棉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九采罗彩棉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19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