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无效
申请号: | 99122376.4 | 申请日: | 199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25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弥临;黄以群;夏鹰;高军;武利强;赵志龙;孙连春;向和平;冯峰;黄茂康;江国庆;刘云洁;时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60 | 分类号: | G06F17/60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夏宪富 |
地址: | 10009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邮政 综合 计算机网 | ||
1、一种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包括有:广域网网络平台和局域网网络平台两部分,其中局域网包括各级节点内部的布线系统、集线器、局域网交换机及访问服务器;其中广域网则把各节点的局域网组成网际网,包括路由器及各种邮电公网的干线;其特征在于:广域网通信平台的网络结构由四级构成,其中第一级为全国中心节点;第二级为各省中心节点,全国共31个,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成都、西安七城市的省中心节点同时作为大区节点;第三级为邮区中心局节点,全国共236个;第四级为基础接入节点;上述全国中心节点与上述七个各大区中心节点构成一个网状网;上述全国中心节点与上述31个省中心节点构成一个不完全的网状网,上述省中心节点通过上述大区中心节点汇接;上述省中心节点以下为树形结构;在上述全国中心节点、省中心节点、邮区中心节点都设立有相应的负责信息的集中存储、转发和处理的信息中心,上述各中心节点所属范围内的城域节点可从信息中心中得到相关数据,上述各基础接入节点都与本邮区中心的信息中心相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础接入节点主要包括邮政支局所的生产部门和所在管理部门、大宗用户,是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上的末端节点,也是全网的基础数据源。支局所产生的邮件信息流向中心局,经营管理和报刊收订信息流向地市局/县市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上述邮区中心主要包括地市邮政经营管理系统、邮区邮运指挥调度系统、地市报刊发行系统、中心局邮件生产作业处理系统、中心局档案管理系统、含由新业务和客户服务中心的中心局信息服务系统;其中邮运信息流向省中心供省邮运调度,并经省中心转发其它中心局;速递、国际查询信息流向全国中心,以实现全网实时查询;清单、路单信息流向其它中心局;邮政新业务信息流向其它中心局;邮政经营管理信息流向省中心;报刊要数信息流向省中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上述省中心主要包括省邮政经营管理中心、省邮运指挥调度中心、省报刊发行系统、包含新业务的省信息服务系统、省网络管理中心;省中心的邮运、报刊要数信息流向其它省中心;经营管理综合统计信息流向全国中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国中心主要包括全国邮政经营管理中心、全国邮运指挥调度中心;全国EMS和国际给据邮件查询中心;报刊发行数据交换系统;国际帐务中心处理系统;包含新业务的全国信息服务系统、全国网络管理中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各省中心节点可设有备用汇接中心,各省内除省中心节点以外的其他邮区中心局节点均有一条线路连接至上述备用汇接中心,该上述备用汇接中心则通过线路分别接至其他省中心节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网络管理结构采用分布式分级管理,设有全国网管中心和省网管中心两级网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系统体系采用公用通信网平台,UNIX网络操作系统,TCP/IP网络通信协议和SNMP网络管理协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全国中心节点、省中心节点、邮区中心节点构成的综合网骨干网上的各个数据库结构必须统一;可采用集中/分布混合式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信息中心的局域网的网络通信平台是采用快速交换式以太网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用途包括有三个方面:即对外服务、内部生产作业处理和经营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未经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23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