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动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99123380.8 | 申请日: | 199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27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裕英;楠本启一;冈本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H02K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 电动机 | ||
本发明涉及具备了将与电枢一体的电动机输出轴的旋转予以减速并向起动输出轴传递的行星减速装置的起动电动机,尤其涉及将由于负荷侧过大的旋转转矩所产生的冲击应力予以吸收的起动电动机的冲击吸收机构。
图4是表示内藏现有行星减速装置的起动电动机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5是表示现有起动电动机中行星减速装置的内齿轮啮合状态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在图4及图5中,起动电动机包括:产生旋转力的起动电动机3;将该起动电动机3的电动机输出轴4的旋转予以减速输出的行星减速装置5;与该行星减速装置5的起动输出轴6嵌合的超越离合器7;与该超越离合器7一体地可滑动地设在起动输出轴6上的小齿轮8;在向起动电动机3控制通电的同时、通过移动拨叉10而与超越离合器7一体地对小齿轮8向发动机的齿圈14侧施力的电磁开关9等。
起动电动机3包括:形成具有底部的圆筒状的、兼作外框与磁路的轭铁11;卷装在该轭铁11上的励磁线圈12;配置在该励磁线圈12内周的电枢13;作为电枢13旋转轴的安装在电动机输出轴4上的整流子(未图示);配设成与该整流子滑动接触的电刷(未图示)等。而后托架2嵌合在轭铁11的后端外周而与轭铁11结合,并支承电动机旋转轴4的后端。另外,前托架1嵌合在轭铁11的前端外周而与轭铁11结合。
行星减速装置5包括:形成在电动机旋转轴4前端外周的恒星齿轮15;与该恒星齿轮15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6;与各行星齿轮16啮合的内齿轮17。
内齿轮17形成有底圆筒状,其中心孔穿设在底部中央,止转部19突设在外周壁面上,内周齿轮部18设在内周壁面上。并且,内齿轮17在后方(电枢侧)开口地嵌装在前托架1上。此时,止转部19与前托架1卡合,限制其向内齿轮17周向移动。
在起动输出轴6的后端一体形成有圆盘状的法兰部20。并且,在法兰部20的后端面以等角间距同心状竖立设置多个销子21,行星齿轮16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各销子21上。这种法兰部20,即起动输出轴6通过固定在前托架1上的嵌装在内齿轮17中心孔中的轴承22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电动机输出轴4的前端部通过嵌装在法兰部20上的轴承23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由此,多个行星齿轮16与恒星齿轮15及内周齿轮部18啮合而构成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恒星齿轮15通过与电动机旋转轴4一体旋转而将电动机旋转轴4的旋转传递给各行星齿轮16。并且,行星齿轮16受到恒星齿轮15的旋转而围绕恒星齿轮15的外周一边进行自转一边进行公转。起动输出轴6靠这种行星齿轮16的公转而被旋转驱动。
超越离合器7可向轴向移动,并且安装在起动输出轴6上以传递旋转运动。小齿轮8与构成超越离合器7的空心轴24的前端部连接。移动拨叉10安装成可以其中间的支点部10a为中心转动,其一端与超越离合器7相卡合,另一端与安装在起动电动机3上方的电磁开关9的插棒式铁心(未图示)连接。
接下来就如此结构的现有起动电动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起动电动机动作前,移动拨叉10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超越离合器7不移动,小齿轮8不与齿圈14卡合。
因此,当键开关(未图示)闭合、起动电动机动作时,电枢13因来自电磁开关9的供电而被通电,并受到励磁线圈12的施力而旋转。与电枢13一体的电动机输出轴4随着该电枢13的旋转而被旋转驱动。另外,移动拨叉10因电磁开关9内的插棒式铁心而受驱动,以支点部10a为中心向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超越离合器7因该移动拨叉10的转动而受按压,且超越离合器7与小齿轮8成为一体地在起动输出轴6上向前方(图4中右方)移动,小齿轮8与齿圈14卡合。
此时,由电枢13输出的旋转转矩,从电动机输出轴4的恒星齿轮15传递给行星齿轮16。并且,行星齿轮16一边以销子21为中心进行旋转,一边在恒星齿轮15与内周齿轮部18间进行旋转的、即围绕恒星齿轮15一边进行自转一边进行公转。支承行星齿轮16的法兰部20,利用行星齿轮16的公转而进行比电动机输出轴4的旋转还减速的旋转,将减速旋转输出传递给起动输出轴6。并且,起动输出轴6通过超越离合器7及小齿轮8而使齿圈14(曲轴)减速旋转。
在这种起动电动机中,会产生与起动输出轴6连接的旋转驱动中的曲轴急剧停止或使旋转驱动中的起动输出轴6急剧地与曲轴连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过大的旋转转矩就会急剧地施加在起动输出轴6上,并且,施加在起动输出轴6上的旋转转矩在从起动输出轴6的一端的法兰部20传递给行星齿轮16后,会通过内周齿轮部18而传递给内齿轮17,并通过恒星齿轮15而传递给电动机输出轴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33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