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25204.7 | 申请日: | 199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7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61006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紧凑型 玉米 杂交种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个高产多抗优质玉米自交系及其超高产杂交种的选育技术。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粮、经、饲兼用,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和发展前景。要想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前题下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普遍采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强优势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四川及西南玉米杂交种因遗传基础相对较窄,受四川及南方玉米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所限,玉米的高产潜力难以发挥,稳产性差,加之亲本繁殖和制种技术跟不上,致使强优势杂交种生产的种子量小,生产出的种子遗传纯度低,种子生产成本高,影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四川及南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套新的超高产玉米杂交种选育技术,以利于生产出强优势杂交种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发明包括选育出抗病抗倒、株型好、适应性广的高配高产多抗优异自交系,并用其作亲本配制出超高产强优势杂交种成单23。
一种高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隔离条件、去雄授粉措施;用从美国引进种质16与美国引进种质18杂交,选株自交3代后,经抗病鉴定和配合力测定,再经4代自交纯合,育成了高产、多抗、株型紧凑的优异自交系698-3;以自交系698-3为母本,自交系200B为父本,组配强优势杂交种成单23。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针对四川省的实际情况,积极发掘新种质,利用从美国玉米带引进的种质,育成了配合力高、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株型好的优异新自交系698-3。通过广泛测配和多生态鉴定,育成了强优势超高产杂交种成单23。该玉米杂交种株型好,叶深绿,持绿期长,抗病抗倒性强,适应种植范围广,高产稳产。
1、丰产性突出:成单23在93年品比中,每公倾6871.5千克,比对照增产18.9%。95年参加三生态试验,平均每公倾6762千克,比对照增产15.9%。96-97年参加成都市区试,两年平均每公倾6547.5千克,比对照川单9号(97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点奖)增产10.0%。98-9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每公倾6441千克,比对照成单14(9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增产14.6%,两年均为第一名。
2、株型紧凑:本发明涉及的自交系698-3和杂交种成单23的穗上叶片较短小,与主茎狭小,株型紧凑耐密植;叶片深绿,对光照利用率高。
3、抗病抗逆性强:由本发明生产出的成单23经接种鉴定表明,抗大小斑和丝黑穗病,抗矮花叶和青枯病。根系深、茎杆硬,抗倒力强,叶片持续期长。
4、适应性广:本发明涉及的698-3和成单23对光温不敏感,对播期要求不严,适宜种植范围广。
5、制种技术容易、产种量高:南方制种每公倾一般生产杂交种3750千克,北方制种一般每公倾生产杂交种5250千克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母本698-3选育系谱图
图2为本发明杂交种成单23选育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是一特定的新的高配高产多抗优异玉米自交系及其超高产杂交种的选育和制种技术,其选育步骤结合附图叙述如下:
1、用从美国引进种质16与美国引进种质18杂交,选株自交3代后,经抗病鉴定和配合力测定,再经4代自交纯合,育成了高产高配多抗、株型好、适应性广的优异自交系698-3。
2、以上述优异自交系698-3为母本,用申请人较早育成的优良自交系200B作父本,组配出抗逆紧凑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成单23。
3、主要制种技术
(1)调节花期:以698-3为母本确定播期,先播母本,播后母本一叶一心时播I期父本30%,母本二叶一心时播II期父本70%,可使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
(2)适宜行比:母∶父为4-6∶1。
(3)合理密植:每公倾种植母本60000株,种植父本12000株。
(4)隔离条件:在成单23制种地周围500米内不宜种植非父本玉米。
4、杂交种成单23的栽培技术
本发明成单23杂交种的栽培技术与其他玉米的栽培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5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装置的产冷量调节方法
- 下一篇:用户识别卡收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