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平型产振电机有效
申请号: | 99127117.3 | 申请日: | 199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4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元圣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3/00 | 分类号: | H02K3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谢丽娜,谷惠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型产振 电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产生振动的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稳定驱动性能的扁平型产振电机。
通常,通讯终端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呼叫信号的接收功能。它通过可表征接收到呼叫信号来应答呼叫信号。例如,在通讯终端上用听得见、看得到或其它可感知的方式表示接收到呼叫信号。
另一方面,最常用的这种可感知的方法是通过振动方式来表明接收到呼叫信号,因为这种方式不致于在大庭广众之中产生噪音。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中利用一电机产生振动。即,通过一微型产振电机的运转,将产生的振动力传送到通讯终端的壳体,以使通讯终端发生振动,从而使用户感知接收到一呼叫信号。
图1为传统的扁平型产振电机的截面图。传统的产振电机包括一个设置于底部的底板1;垂直安装于底板1中心位置的轴2;安装于底板1上表面的下部印刷电路板3;此印刷电路板3通电后产生电流,更确切地说,此印刷电路板3固定于底板1上部的凹槽中;设置于下部印刷电路板3的上表面的环形磁铁4,围绕环形磁铁4形成均匀磁极:N、S极;二个固定于下部印刷电路板3上的以一定角度分隔开的电刷5,其顶端高于环形磁铁4的上表面,底端分别与印刷电路板3的输入、输出端相连;围绕轴承7a底部安装有具有偏心形状的上部印刷电路板7,轴承7a固定于轴2的上部。一包含多个换向片的换向器位于上部印刷电路板7下方,并围绕于轴承7a且与电刷5的顶端相连。一线圈单元9装于上部印刷电路板7的上部,线圈单元9的电枢线圈数量由产振电机驱动方式所决定。例如,产振电机采用一相、二相、三相等驱动方式,则分别用一个、二个、三个电枢线圈。当电机中使用了两个以上的电枢线圈时,每个线圈必须以一定角度分隔开。在上部印刷电路板上未装电枢线圈的部分设有绝缘层7b,以使之相互绝缘。
简而言之,传统的产振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包括底板1、轴2、下部印刷电路板3、磁铁4、电刷5及外壳6;转子包括上部印刷电路板7、换向器8及线圈单元9。
传统的产振电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外部电源通过下部印刷电路板3输入,经电刷5供给换向器8,再经换向器8通过上部印刷电路板7的印刷电路输至电枢线圈或线圈组,从而在电枢线圈或线圈组中由于产生磁通量而产生磁力,使电磁铁4转动。此电磁力因电机的转子重量不平衡故转变为非平衡力,此非平衡力通过轴2被传送至底板1及外壳6,从而使用户感知振动。
目前,不可能使用三相驱动方式,而结构简单的单相或二相驱动方式开始运用并不断发展。但是,单相或二相驱动方式与三相驱动方式相比存在难以产生持续驱动力的问题。
即,在单相驱动方式中,由线圈及磁铁中的磁通量变化产生电磁力从而驱动转子转动。由于线圈中电流方向的改变,发生极性的变化,变化瞬间会出现驱动力消失的驱动死点。
为此,单相驱动方式另具转矩产生装置,出现驱动死点时,及时产生适当的转矩,以便确保持续顺畅的驱动。不过,上述转矩产生装置是微型的装置,要把它准确地装在同一位置有颇大的难度。
如上所述的问题,不仅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而且进行大量生产时,会造成转矩产生装置的位置偏差,造成转矩偏差。
至于二相驱动方式,输入电源时,装在上部印刷电路板(7)的二个电枢线圈(9)中至少一个电枢线圈(9)导入电流,为此接于换向器(8)的一对电刷(5)间必需维持一定的间隔角度。
即,假设换向器的的换向片的数量为n,则一对电刷(5)间的间隔角度为360°除以2/n的角度。例如,若换向片数量为四个,如图2所示,电刷(5)的间隔角度为180°;换向片数量为8个如图3所示,电刷(5)的间隔角度则为90°。
否则,若电刷(5)间的实际间隔角度低于或超过上述标准角度的话,因一对电刷(5)分别接连于不同相位的电枢线圈(9),则产生驱动死点。
因此,在二相驱动方式中,必须维持与换向器(8)接触的电刷(5)间的正确角度。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形成电刷的正确角度,这不仅导致电机本身的误差,大量生产时会出现产品之间驱动性能不一的偏差,还造成大量的不合格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缺点和问题,提供一种扁平型产振电机,无论电刷的间隔角度为多少,都具有二相半波驱动特性和四相驱动特性,使驱动性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型产振电机,其电刷间的间隔角度可任意设置,使电刷的组装更加容易,以提高其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
底板;
盖住底板的上部的外壳,以提供一组装元件的空间;
垂直设置于底板和外壳之间的中心位置并可旋转的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7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葵花籽油富集天然维生素E的方法
- 下一篇:数据记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