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萃取-反萃交替法生产磷酸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27183.1 | 申请日: | 199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1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发明(设计)人: | 骆广生;戴猷元;苏家璜;孙永;刘舜华;黄华榧;党广悦;莫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5/46 | 分类号: | C01B2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萃取 交替 生产 磷酸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萃取-反萃交替法生产磷酸盐的方法,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磷酸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除在农业中大量作为肥料、饲料和农药外,在颜料、涂料、医药、陶瓷、玻璃、日用化工、造纸、洗涤剂、化妆品、电子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不断向更多的产业部门渗透,特别是在尖端科学和新兴产业部门,目前它与16个科学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的部门多达60多个。
磷酸盐的生产始于二、三十年代,主要是正磷酸盐,如磷胺、磷酸钠等,此后各种磷酸盐的生产工艺也逐步得到开发。我国在五十年代初只能生产磷酸氢二钠、磷酸铵和马而夫盐三个产品,六十年代后可生产磷酸钠盐、钾盐、钙盐等26个品种,到八十年代以可生产正磷酸铝、磷酸三聚二氢铝等53个品种,76个规格,磷酸盐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磷酸盐品种的不同,生产方法也不相同,但大部分磷酸盐的生产方法有相似之处,主要是中和法和复分解法。中和法是采用碱与磷酸中和,反应后结晶、干燥得到最终产品,如磷酸钾盐的生产是将氢氧化钾或碳酸钾溶解、稀释,定量反应后结晶,即可得到磷酸的一钾盐或二、三钾盐。复分解法是利用廉价的盐类同磷酸反应,生成磷酸盐,以降低生成成本。以钾盐的生产为例,在高温作用下,磷酸使氯化钾分解,并与磷酸进行第一取代生成磷酸二氢钾,并逸出气体氯化氢,实际生产是将接近于饱和的70~80℃氯化钾溶液与75%以上浓度的磷酸定量配比在120~130℃下进行复分解反应,用水吸收产生的氯化氢气体,生产磷酸二氢钾和副产品盐酸。
如前所述,磷酸盐的生产一般都以磷酸作为原料,且以热法酸为主,这是因为热法酸杂质离子浓度较低,虽有一些工艺上的改进以降低成本,但本身热法酸成本就较高,且磷酸盐的应用量很大,因此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外虽有些技术以湿法酸生产磷酸,但其先由磷矿生产磷酸,再生产磷酸盐,经过了浓缩-稀释-再浓缩干燥等几个阶段,效益也不是很好。
我国磷酸盐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国磷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生产技术难度大,我国磷酸盐的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规模小,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多在万吨/年以下
2)产品品种少,我国一般生产40个品种左右,而美国在1980年即达120个,日本70个,差距较大。
3)工艺水平低,技术落后,技术除少数大厂外,技术大多是国外40~60年代水平,手工操作,劳动条件和经济效益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萃取-反萃交替法生产磷酸盐的方法,基于我国磷矿品位低,磷的收率低,碱耗、能耗大,劳动强度大,效益差等问题,提出直接由湿法磷酸生产磷酸盐的方法,将磷酸净化和磷酸盐的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磷的收率,使物耗和能耗大为降低,生产效益大大提高,且适用范围广,可生产不同品种、不同要求的磷酸盐。
本发明的用萃取-反萃交替法生产磷酸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粗磷酸为原料,该粗磷酸中五氧化二磷质量浓度范围为10%-45%;采用C4~C10的醇类的混合溶剂(如正丁醇、正辛醇、异戊醇等)作为萃取剂对粗磷酸进行萃取,萃取剂的加入量体积比为萃取剂∶粗磷酸=1~5∶1;萃取温度为20~40℃;
(2)对上述萃有磷酸的有机相进行反萃,采用质量百分浓度为5~25%的碱液作为反萃相,反萃相的加入量体积比为有机相∶反萃相=1~5∶1;反萃温度为20~40℃;
(3)用上述第二步再生的全部有机相作为萃取剂,对上述第一步的全部萃余相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20~40℃;
(4)将上述第二步的全部反萃相与第三步的全部有机相混合,进行反萃过程,反萃温度为20~40℃;
(5)将上述第3步和第4步重复2~10次,反萃相得到的为磷酸盐溶液,加热至80~150℃,使其中溶解的有机相蒸发回收,反萃相再加入碱液或纯磷酸精调,即得到本发明的磷酸盐。
本发明的有机相蒸发回收率,以回收溶剂正丁醇为例进行说明,正丁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质量浓度),当有盐存在时溶解度变小,92℃时正丁醇-水形成共沸,共沸物中含正丁醇约60%(质量),所以蒸发约10%的料液就可回收95%以上溶解的正丁醇。
上述步骤的第5步提出的加入碱液或纯磷酸精调的方法如下,以生产磷酸氢二钠为例,磷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的比例为1∶2,首先分析溶液中磷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的含量,如果比例大于1∶2,就定量地加入纯磷酸调到比例;如果比例小于1∶2,就定量地加入碱液调到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7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载持的双环戊二烯基金属配合物
- 下一篇:泵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