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调光遮阳偏光板无效
申请号: | 99200637.6 | 申请日: | 199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591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宏;王嘉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嘉宏;王嘉正 |
主分类号: | B60J3/04 | 分类号: | B60J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芦洲***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调光 遮阳 偏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遮阳板。
目前,一般驾驶者在驾驶操作时,若太阳光线自汽车挡风玻璃或驾驶座边的窗户照射驾驶者时,往往会造成驾驶因刺眼而瞬间看不清楚前方的路况,而造成交通意外事故,故汽车上一般皆在驾驶座的上方安装有遮阳板的构件,当驾驶者遇烈日当头时,使可将此一遮阳投向下掀开,以避免阳光直射驾驶者的眼睛,而现有的遮阳板系为一平板状,借内部所枢套的连杆枢装在汽车上,亦即因遮阳板为一实心的平板状,故当使用向下掀开时,不可能正对于驾驶者眼睛正前方,仅能位于驾驶者眼睛的上方,故其遮阳的区域范围极小,往往不能全符合驾驶时的需要,而降低了驾驶安全性,导致易发生交通意外事故。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调光遮阳的偏光板,它以转动调整盘带动第一、第二镜片的对应角度形成不同透光率,而遮阻不同强度的光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调光遮阳偏光板,其特征是:它包括本体、调整盘及第二镜片,其中板本体上贯穿一观视窗,调整盘含有一中空板体枢接在板本体上、且该中空板体固连一第一镜片、且该第一镜片对应于板本体的观视窗,第二镜片固连在板本体的第一侧、又罩覆板本体的观视窗,并且投影对应于第一镜片。
所述板本体的顶端突伸一连杆;所述板本体以一枢接环槽环凹在观视窗的第一侧周缘、且容置跨置在内旋转的调整盘,至少一连杆枢套在板本体顶端;所述板本体的顶端两侧分别内凹一凹口部、且在该凹口部中横向地连设一横杆、且该横杆枢套在一扣具中;所述扣具含有一本体,在该本体的顶端弹性地延伸一夹片、且在本体的底端弹性延伸一夹臂,又该夹臂与本体间界定形成一包夹穴,并且该包夹穴吻合地包夹枢接板本体的横杆;所述板本体的环槽上凹设一挡阻凹部,该挡阻凹部容置拨杆、且该挡阻凹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挡阻拨杆的一挡肩;所述板本体含有一基座及一外盖,该外盖对应跨置在锁固在基座外,另外在板体部贯穿一观视窗,调整盘及枢销枢装在板体部的基座上、且在调整盘上贯穿一扇形洞穴,又在调整盘外侧板面固接一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固接在板本体上、且对应地罩覆在观视窗的一侧、且第二镜片投影地对应在第一镜片上;所述基座贯穿一洞口部、且在该洞口部的周缘凹设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吻合地固设在第二镜片内,另外在基座的周缘突设一边壁部,又该边壁部截切一开口部;所述外盖贯穿一观窗穴对应的基座洞口部组成一观察窗、且外盖跨置地锁固在基座外;所述调整盘含有一中空板体,在该中空板体上贯穿一扇形洞穴,并且在中空板体的外侧板面固装第一镜片,且第一镜片完全罩覆扇形洞穴,又在中空板体的外板缘伸出一拨杆;所述板本体的基座上突设一V型挡座;所述调整盘的顶缘形成一齿条部,该齿条部啮合一枢装在板本体外缘的调整齿轮。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驾驶者前方的镜片透光率可调整,驾驶者眼睛可感受到合适强度的光线,保证驾驶的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2的4-4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侧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一、二镜片最大透光率的状态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一、二镜片最小透光率的状态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分解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立体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图10的11-11剖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图11的拨转调整板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图13的13-13剖视图。
第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系包括一板本体1含有一观视窗11,一调整盘2枢设在板本体1的第一侧、且在调整盘2上固装一第一镜片20,令该第一镜片20平时罩覆板本体的观视窗,以及一第二镜片3固装在板本体1的第一侧、且对应调整盘2的第一镜片20;于是,以调整调整盘2的方式,连动改变第一、第二镜片20、3的对应角度关系,以改变其组成后的透光率,供遮阳不同强度的光线,提供驾驶者不受阳光干扰的行车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嘉宏;王嘉正,未经王嘉宏;王嘉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0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星加力扳手
- 下一篇:10KV支柱型避雷器接线桩头绝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