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脑密码辨识控制锁无效
申请号: | 99200719.4 | 申请日: | 199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251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8 |
发明(设计)人: | 欧显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显智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脑 密码 辨识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微电脑密码辨识控制锁。
锁头的使用是为目前最为广泛也最为必需的一项安全、防盗结构,配合门的使用可达到具有钥匙的使用者方可进入之限制目的,然而在已有习用之设计中皆大多仅是针对钥匙形状予以变化而已,可是由于尺寸上的限制,造成钥匙无法做高难度的设计,致使往往开锁业者在受委托进行开锁时仅需携带一串钥匙即可打开门锁,此理可证;习用设计在使用上将具有下述缺点:
1、偷盗者在开启门锁时由于亦会携带大量工具及钥匙,所以在其偷窃技艺的配合下;要打开门锁亦是不具困难性,即使用者根本无法获得产品使用后应有的保障。
2、在习用技术中虽然亦使用有钥匙卡之设计,藉以由密码式之设定控制开锁,然而磁条式的钥匙卡技术层面极低;非常容易被读取出密码加以复制,所以效益性仍然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电脑密码辨识控制锁。该微电脑密码辨识控制锁,虽然其锁头与一般门锁相同,也是通过锁柱从门板孔伸出进入门框孔而锁紧,锁柱脱离门框孔而开门,但该锁是通过微电脑电路的控制,由钥匙卡上的微电脑电路和锁体上的侦知器微电脑电路相识别并认同,从而决定是否接通驱动电路,开门还是继续闭门。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钥匙卡、侦知器、电源、稳压器、驱动回路、锁柱等组成,将上述侦知器等组装成具有供钥匙卡插入的扁平槽孔的方板状块体,该块体安装于门板体内,驱动电路的一端与锁柱机构相连,另端与侦知器的电路相连,钥匙卡与门上的锁体分开,其特征在于:钥匙(卡):系为内部容置已烧录密码之微电脑结构,于其上连设有稳压器及复数接触用之线路,侦知器为一内具电源供应,已烧录对应密码微电脑的设计,且具有稳压器、接收线路及第一驱动回路、第二驱动回路;
藉由上述之构件,可由钥匙(卡)插入侦知器内部时;由线路与接收线路的接触,令侦知微电脑相对读取微电脑之密码,俾以启动第一驱动回路而开锁或由第二驱动回路进行持续闭锁之控制。
本创作的微电脑密码辨识控制锁的另一特征在于钥匙(卡)及侦知器可各接设有记忆晶片、传输介面IC而储存资料,且令侦知器内储存不同钥匙(卡)之密码而连设电脑,藉以由一侦知器对多钥匙(卡)形成资料读取之功能。
本微电脑密码辨识控制锁,其密码采用数位串列埠的传输方式予以侦测,还可以在钥匙(卡)上设置使用者肖像。
实施本实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创作之钥匙(卡)上系具有一烧录密码之微电脑,俾令侦知器上亦具有相对之侦知微电脑,因此在两者经由线路与接收线路的相通后,促使侦知微电脑可立即进行数位串列埠的密码读取及判断,藉以产生持续闭锁或打开之控制,因此在使用上具有极佳之方便性。
2、本创作之密码辨控制锁由于系采用微电脑予以烧录密码于内部,因此可产生高达四十八位元的密码长度变化,而且在密码读取辨识时取采用数位串列埠的传输方式,所以在非使用正确钥匙(卡)企图进行开锁动作时,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开锁的目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3、由于本创作钥匙(卡)为一不具有电源之设计(仅供侦知器上的电源产生一回路),所以无法经由钥匙部份做解读密码的动作,因此使用者的防盗权益将可得到确实保障。
下面配合附图和实施例加于详细说明:
图1:系本创作钥匙(卡)之电路设计图。
图2:系本创作侦知器之电路设计图。
图3:系本创作之驱动回路及电源设计图。
图4:系本创作实施于IC卡之钥匙(卡)电路设计图。
图5:系本创作实施于IC卡之侦知器电路设计图。
图6:系本创作实施于IC卡之驱动回路及电源设计图。
图号说明:
1钥匙(卡) 11微电脑
12线路 2侦知器
21侦知微电脑 22接收线路
23第一驱动回路 24第二驱动回路
3记意晶片 4传输介面IC
本创作是一种微电脑密码辨识控制锁,主要系由钥匙(卡)1及侦知器2所构成,其中钥匙(卡)1系为内部容置已烧录密码之微电脑11结构,于其上连设有稳压器及复数接触用的线路12,如图1所示。侦知器2为一内具电源供应并已烧录对应密码的侦知微电脑21设计,且具有稳压器、接收线路22及第一驱动回路23、第二驱动回路24,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显智,未经欧显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0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线张力调节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使用弹性弹子的多芯防测试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