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器的充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99201273.2 | 申请日: | 1999-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3682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8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麻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M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器 充电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尤指一种控制设有中央处理器CPU、并可达操作简单、充电效率高、且具有保护本身电路与电池等优点的充电电路。
现今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大都延用传统电路,不仅具有功能简单、保护措施不完善的缺点,且若于充电中稍有不慎,极易损坏电池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其控制电路带有CPU,以随时提供适当的定电压及定电流分别予电压控制电路、电流控制电路,而可达到依实际充电情况自动调整充电电压及定电流的功能,同时具有电压侦测电路以监控充电运作或检查电池好坏,若有如流电电池盖电量低于约1/4(表示该电池已损坏)、或充电正负端与电池正负极反接、或充电正负端的夹子相互接触而形成短路、或充电正负端的夹子自电池极性端上脱落等异常现象时,CPU即立刻停止充电运作,起到保护充电器的充电电路与电池的所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器的充电电路,由电源电路、驱动电路、脉宽调制(PWM)电路、电压控制电路、电流控制电路、中控电路及电压侦测电路所组成:电源电路包括经电源整流、滤波及稳压再至电路个部分;驱动电路将一变压器CN2的中心抽头作为充电负端,且变压器CN2的另外两输出端则分别连接可控硅SCR1、SCR2的A端,且两可控硅SCR1、SCR2的K端共同连接,继经分流器至充电正端;两可控硅SCR1、SCR2的触发端与三极管Q3的射极连接,而三极管Q3的集极则与电源电路1连接,且该基极则与PWM电路的输出端连接;PWM电路具有一放大电压的放大器U2A,再接比较器U2B输入端,比较器U2B的另一输入端则输入一基准三角波,而比较器U2B的输出端则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其特征在于:电压控制电路中起到衰减作用的的运算放大器U2D接比较器U2C,U2C输出接PWM电路的放大器U2A输入端;电流控制电路5的差动放大器U3C接分流器,再通过电阻器R11、R13接比较器U3D相接,比较器U3D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D3再与比较器U2C输出端连接;OP放大器U3B接分流器,输出接比较器U3D;中控电路的CPU电压控制端口接电压控制电路的比较器U2C,电流控制端口电流控制电路之比较器U3D;电压侦测电路包括反相放大器U3B,输入接充电负端、正端,输出接CPU端口。
该电流控制电路的比较器U3D输入端通过并联分压电阻R16、R25、R40再接CPU端口。
中控电路的CPU输入端口RA0与一比较器U3A输出端连接,U3A的另一输入端接电压控制电路的U2D的输出。
中控电路的CPU的输入端口RB4连接一手动方式选择充电模式为均充或浮充模式或者选择充电电流值的按钮SW1。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确具如下优点:
1、藉由CPU配合同部程序及各电路的运作,可适时提供适当的定电压及定电流予电压控制电路4及电流控制电路5,即可简化充电器的充电电路。
2、藉由CPU配合电压侦测电路7,可于充电运作或电池异常时,立即停止充电,以保护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及电池。其异常现象有如充电电池蓄电量低于1/4(表示该电池已损坏)、或充电正负端与充电电池正负极反接、或充电正负端的夹子相互接触形成短路、或充电正负端的夹子自充电电池极性端上脱落等。
3、藉由CPU配合各电路的检测,可采用二阶段充电模式,即第一阶段为以高压对电池充电的均充模式,而第二阶段为保持电池于一定蓄电量的浮充模式。如此才不致以高电压对充电电池持续充电而造成电池损坏,另亦可于电池充电后尚持续保持电池于一定蓄电量。
4、藉由一与CPU输入端口RB4连接的按钮SW1,即可直接以手动方式选择充电模式为均充或浮充,或者选择充电电流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构成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控制电路一种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控制电路另一种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压侦测电路于侦测充电状的图表。
首先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源电路1、驱动电路2、脉宽调制PWM电路3、电压控制电路4、电流控制电路5、中控电路6及电压侦测电路7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麻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麻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1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