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花筒复动式提花机无效
申请号: | 99201575.8 | 申请日: | 199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652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纪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纪昌 |
主分类号: | D03C3/02 | 分类号: | D03C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筒 复动式 提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提花机(提花龙头)的结构改良。
机械式提花机可分为单动式和复动式两大类。单动式结构虽较简单,但车速较低,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复动式结构虽较复杂,但车速较高,倍受科研、设计人员及其他纺织业内人士的关注。近十余年来,国内的复动式提花机主要推出有:块状纹版(大纹版)单花筒(五角形)复动式提花机和块状纹版双花筒(四角形)复动式提花机两种。前者因技术、结构不甚成熟等尚未推广、使用;后者因实际运行速度较低虽推出也有十余年,但仍未被市场所接受。
为此,国外纺织机械制造厂商研制生产出连续纹版复动式提花机,由于它采用小而轻的连续纹版控制提花,故克服了前述技术不足,可以高速运行,且刀箱可以倾斜,对提花织造极为有利。但该提花机中必须在花筒、纹版与横针之间设置一套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的选针箱系统,故造价极高,应用面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制造精度要求和造价较低,刀箱可倾斜且无须设置选针箱系统的单花筒复动式提花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通过竖针结构的改良,以减少横针对花筒上纹版的负荷(压力),简化竖针提花运动的控制机构,防止首线与竖针脱离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置于所述花筒上的纹版直接作用于横针,并由横针控制竖针作升降运动;所述竖针为单侧双钩结构,且在上钩与下钩之间设有让刀凸头,并在让刀凸头的两侧各设一个背向上钩和下钩的平台。一般地,所述的竖针可采用两根直径Φ为1.8-2.2mm的钢针焊接而成,且所述的上焊点距竖针下钩之上缘的距离为80-200mm,所述的下焊点位于停针钩的下方。也可在所述竖针的下钩之下端设有卡缝环,其夹线缝的缝隙小于首线的直径。这样,使所述竖针的刚性适当下降,减少控制其升降运动的横针对纹版的压力及机构运行的负荷,进一步降低有关部件及整个机构的造价。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制造、维护方便,造价较低,车速较高,刀箱的起始位置可调整。刀箱可倾斜,且首线与竖针的系挂方便,牢固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竖针结构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描述。
竖针5采用两根直经Φ为2.0mm的钢丝分别弯制成设有让刀凸头53的上钩51和下钩52,并用点焊接构成(如附图2所示)。上焊点距下钩52之上缘的距离H为100mm;下焊点则将上钩51的下端与下钩52焊成一体使竖针既便于制作成所需的形状,也能保持其适宜的刚性,且明显地提高其稳定性。下钩52的下端部弯制成卡缝环54 ;其夹线缝55的缝隙小于首线35的直经。安装时,首线35的环状端直接从下钩52的开口处套入,并经夹线缝55落入卡缝环54中,使首线35在卡缝环中系着稳定。
为了利于竖针的交错安装,竖针下端的卡缝环54的方向可对称设计,成对安装、布置。
参见附图1所示的提花机,其主动轴30由织机曲轴的链轮驱动,并经长连杆25、短连杆23的作用,使前三角摆臂22和后三角摆臂24左右摆动。此时,通过上刀箱连杆17和下刀箱连杆18分别带动上刀箱6和下刀箱8以及分别与之相固定的上刀片7和下刀片3一起作上下升降运动。
前述结构的竖针5参照现有竖针的排列布置方式与相应的横针16一一对应设置。
主动轴30经大齿轮29和与之相啮合的小齿轮27,使偏心轮26带动偏心盘外壳摆动,再通过调节螺杆15、直角摆杆14和缓冲连杆13及往复轴11使五角花筒2作往复运动。同时,主动轴30通过链条带动链轮21及拨盘10作圆周运动。设置在其上的圆柱销拨动槽轮1作间歇的翻花运动。花筒2经横针16控制相应的竖针5的位置,使对应于纹版9有孔的横针不动,相应竖针不起作用,如附图1刀箱位置时上钩51钩停在上刀片7上的竖针就不随刀箱下降停在停针刀19上,而下钩52因被下刀片8钩住的竖针5即随刀箱提升。相反,对应纹版9无孔的横针16在纹版的推动作用下向右运动,横针弯头使竖针5离开停针刀19而随刀片下降;下钩52由于横针弯头的作用未能被刀片8钩住,故这些竖针5停在竖针版20上,不被刀箱提起。由此完成织物的提花织造。
上刀箱6、下刀箱8的起始位置升降动程及其角度可通过上刀箱连杆17与下刀箱连杆18以及前三角摆臂22、后三角摆臂24的半径等的位置得以调整,刀箱动程可在50-110mm范围为调整。当上下刀箱连杆与前、后三角摆臂的半径不对称时,则刀箱运动便产生角度,形成清晰梭口。竖针板20可根据刀箱倾斜角作相应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纪昌,未经周纪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15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形茶多用机
- 下一篇:万能红外线遥控开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