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体的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02830.2 | 申请日: | 199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74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9 |
发明(设计)人: | 高耀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耀宗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加热 装置 结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体的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装置。
由于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由以前的土法炼钢至今日的自动化器具的使用,使人类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由一些自动化的电器来帮助人们作一些食物上的烹调,而一般的自动烹调器具皆在其内总包覆电热管来达到加热烹调的目的,而其电热管皆以压铸成型的方式包覆于锅体底部,而此一方式只适用于铝压铸成型的锅体,而对于异种材质如不锈钢则另将热管以铝压铸成一块体,然后再与不锈钢锅体底部加以溶接成一体,而不锈钢的锅体现上溶接的加热装置以加热烹调食物,而以上两种方式皆须加以压铸成型,但是在压铸成型时易产生环保公害,并以压铸成型时其过程繁琐,并且费时费工、成本高、而且铝合金在溶化时其基本的分子结构会产生变化,因而降低其本身的传热系数与硬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体的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装置,以减少压铸成型时产生的公害,并避免铝合金因溶合而产生的分子结构改变,以达到均温加热、无公害、低成本、异材溶接的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锅体底部表面直接溶接与锅体底表面紧密贴合的铝合金板,在铝合金板的另一表面上溶接与铝合金板贴合的电热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铝合金板、电热管与锅体的溶接,可以减少压铸成型的公害与繁琐的加工过程。
2、铝合金板的高导热系数可使锅体底部表面达到均温传导的功效,并且降低因溶合压铸成型而造成铝合金的分子结构改变。
3、异材助剂可令锅体、铝合金板与加热管能溶接成一体。
4、本实用新型使加工简便,且装配组接方便、快速,并且能有效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锅体1、铝合金板12、电热管13所构成,锅体1可由与铝合金板12同种材质或异种材质所构成,铝合金板12由一辊轧的板体所构成,铝合金板12大小可与锅体1底部11紧密贴合,并且预先于锅体1底部11表面涂抹异材溶接的助剂,再将铝合金板12与锅体1底部11紧密结合,于两者的表面予以瞬间溶化,而将铝合金板12溶接于锅体1底部11表面上,然后再将电热管13也紧密贴合于铝合金板12的表面上,并且也施于瞬间溶化,而令电热管13溶接于锅体1底部11的铝合金板12的表面上,而锅体1通过底部11的铝合金板12,并且利用其高导热系数与各种材质溶接的特性,而使溶接在锅体1底部11表面铝合金板12上的电热管13的温度能有效分散于铝合金板12上。
当组合实施时,如图3、4所示,预先于锅体1底部11表面涂抹异材溶接的助剂,然后将铝合金板12紧密贴合于锅体1底部11并施以瞬间溶合,而将两者溶接成一体,接着再将电热管13组装紧密贴合于铝合金板12表面上,并且也施以瞬间溶合,而将电热管13溶接于铝合金板12的表面上,完成整个组装的动作,而锅体1通过底部11的铝合金板12,而令电热管13在加热时达到平均温度至锅体1底部11的功效,无须经过压铸成型的繁琐加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耀宗,未经高耀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2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理疗卫生壶
- 下一篇:油库消防泵自动巡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