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胶隐形拉链无效
申请号: | 99204809.5 | 申请日: | 199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635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16 |
发明(设计)人: | 钟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俊彦 |
主分类号: | A44B19/02 | 分类号: | A44B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 隐形 拉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隐形拉链。尤指一种将整排的匚形扣合元件以射出成型而直接凝固于编织带边缘,再施予翻转整烫定型,将两编织带配合一拉链头组成一塑胶隐形拉链,以简化制造过程。
习用隐形拉链,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主要是利用聚脂或尼龙单线等材质以形成连续卷绕的螺旋状扣合元件10(10′),并使该螺旋状扣合元件10(10′)经由针织线或车缝线20(20′)缝固结合于编织带30(30′)的翻折面301(301′)上,且由两编织带30、30′配合一拉链头以组成一隐形拉链,而扣合元件10(10′)的一侧则具有以相邻间隔设置的数个扣齿101、101′,以于拉合时令相对应的扣齿101、101′可相互契合或呈脱离;但上述习知隐形拉链,其扣合元件10(10′)须一体成型且呈连续卷绕的螺旋状,始能提供针织或车缝而固设于编织带30(30′)上。至于习知的非隐形拉链设计,亦已于美国第5,653,002号、第5,469,605号、第5,400,482号、第5,297,319号及第5,119,530号等专利案所揭露,其基本构成形态及制造成型方式均与隐形拉链显著不同。
诚如上述,习用隐形拉链因扣合元件10(10′)必须呈连续卷绕的螺旋状形态,且需经由针织或车缝方式始能固设于编织带30(30′)上,故迄今尚无法将另一种具有匚形体扣合元件的非隐形拉链制成一隐形拉链,其原因在于该种非隐形拉链的扣合元件为单颗个别嵌固于编织带的边缘,且呈间距相邻地整排固设组态,故无法利用针织或车缝以供翻折车缝结合,尤其针对塑胶拉链而言,因形的塑胶扣合元件不易咬紧结合于编织带的边缘,故根本无法提供实施为塑胶隐形拉链的态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隐形拉链,将整排的匚形扣合元件以射出成型而直接凝固于编织带边缘,达到简化制造过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胶隐形拉链,由两条编织带和数个扣合元件及一拉链头所组成,其中:两条编织带相互对应的边缘侧分别利用塑胶射出方式而凝固嵌设有数个扣合元件;该扣合元件为塑胶等适当材质,皆呈匚形体,其一侧为一夹持片,另一侧则为一扣齿,该扣齿的长度较夹持片更为凸出,且凸出端形成一齿头,供两对应设于两条编织带的扣合元件可藉齿头于链合时呈彼此咬合;拉链头提供两对应扣合元件的结合,其外端的拉启片设于拉链的隐形侧。
上述扣合元件经由射出成型并凝固嵌设于编织带的边缘后,进而令扣合元件的扣齿朝内翻转并连同编织带施予整烫定型,使扣合元件的夹持片恰为编织带的带体完全包覆,仅扣齿呈完全外露,故编织带的一侧即呈平坦状,当启动拉链头链合时,则可由编织带平坦侧的带体遮蔽扣合元件而达到隐形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实现还可包括以下方案:其中,该扣合元件的齿头前端壁开设有一横向的咬合槽,其两侧壁则各具有一适当内凹的齿合槽,齿合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设有一咬合片,两对应设于两条编织带的扣合元件可籍咬合槽及咬合片于链合时形成彼此咬合;
本实用新型的塑胶隐形拉链的扣合元件构成亦可作不同形态的改变,即该扣合元件的扣齿前端两侧壁各设以一凸出部及一对应的凹入部,使链合时可籍由凸出部与凹入合的对应契入而达到隐形链合;
另,该扣合元件的夹持片端面可为一斜面。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习知聚脂或尼龙单丝隐形拉链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扣合元件与编织带的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将扣合元件以射出成型凝固结合于编织带边缘的第一制程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将扣合元件朝内翻转并连同编织带施予整烫定型的第二制程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扣合元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扣合元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B断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隐形拉链设计,其构成主要包括两条编织带1a、1b、扣合元件2a、2b及一拉链头3,该扣合元件2a(2b)为塑胶等适当材质,以射出成型方式而整排凝固结合于编织带1a(2b)的边缘,其中:如图3及图5所示,两条编织带1a、2b相互对应的边缘侧分别利用塑胶射出方式而凝固嵌设有数个扣合元件2a、2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俊彦,未经钟俊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4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