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光型计算器无效
申请号: | 99204813.3 | 申请日: | 199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776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顺;谢政良;朱明相;刘宇翔;王米荣;赖建东;吕淑芬;杨纬综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顺;谢政良;朱明相;刘宇翔;王米荣;赖建东;吕淑芬;杨纬综 |
主分类号: | G06F15/02 | 分类号: | G0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光 计算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器,特别是一种聚光型计算器。
如图1所示,98102342.8所示的聚光型计算器包括发光元件、栅轮及感测元件。其主要系在栅轮的入射面上设有一环形柱状透镜,以利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投射至其入射面时,会将光源聚光,而在栅轮的出射面则环设有多数个与环形柱状透镜聚焦方向约呈90°的长条形齿柱状透镜,以使聚光后的光束通过至栅轮的出射面时,会将该光束再一次聚光。如此,聚光后的工作光束投射至感测元件的晶片时,干涉现象较小。同时,通过透镜焦距公式,其感测元件可设计在焦点与透镜之间,因此不会增加制造上的难度及降低解析度等问题。
但栅轮在应用上尚到诸多限制。如其入射面、出射面要正相向于发光元件、感测元件,若发光元件或感测元件设计在位于该栅轮环缘一侧,该类栅轮即不能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光源聚光及反射无用光束的聚光型计算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光元件、栅轮及感测元件。栅轮一侧及外圆周面分别为入射面及出射面。栅轮的另一侧设有与动作机构形成滚动摩擦传动副的转轴。在入射面中心部位凹设中空穴孔,在穴孔内圆周面设有透镜。出射面上设有复数个聚焦方向约与入射面上透镜聚焦方向成90°的柱状透镜。感测元件内设有一组用于接收经由栅轮出射面投射出的工作光束光源信号的上、下相邻的感光晶片。发光元件及感测元件分别置于栅轮的入射面及出射面侧。
其中:
入射面上的透镜为环形柱状透镜。
入射面上的透镜为齿形柱状透镜。
入射面上的透镜为梯形柱状透镜。
入射面上的透镜为方形柱状透镜。
入射面上的透镜的凸出部、凹陷部两者之一的表面形成光束处理层。
光束处理层由涂敷的遮光物质形成。
光束处理层由涂敷的反射物质形成。
光束处理层由施以磨砂消光形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光元件、栅轮及感测元件。栅轮一侧及外圆周面分别为入射面及出射面。栅轮的另一侧设有转轴。在入射面中心部位凹设内圆周面设有透镜的中空穴孔。出射面上设有复数个聚焦方向约与入射面上透镜聚焦方向成90°的柱状透镜。感测元件内设有一组上、下相邻的感光晶片。发光元件及感测元件分别置于栅轮的入射面及出射面侧。当发光元件的光源投射至栅轮入射面侧穴孔的内圆周面时,藉由其上环形柱状透镜将光源第一次聚光,聚光后的光束再通过栅轮出射面侧外圆周面时,藉由其上齿形柱状透镜将该光束第二次聚光。并藉由齿形柱状透镜的凸出部、凹陷部两者之一的光束处理层表面,将不需的光束反射或吸收。最后,当经透光切割后形成的工作光束投射至设置在感测元件内的感光晶片上时,由于该工作光束经过栅轮时,藉由环形柱状透镜及齿形柱状透镜两次聚光及光束处理,使干涉现象减小到最低程度,不仅能将光源聚光,而且能反射无用光束,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98102342.8专利申请案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正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环形柱状透镜)。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剖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环形柱状透镜)。
图5、为图3中A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正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弧齿形的柱状透镜)。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剖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弧齿形的柱状透镜)。
图8、为图7中B部局部放大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弧齿形的柱状透镜)。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正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梯形的柱状透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剖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梯形的柱状透镜)。
图11、为图9中C部局部放大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梯形的柱状透镜)。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正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柱状透镜)。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结构示意剖视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柱状透镜)。
图14、为图12中D部局部放大图(穴孔内圆周面透镜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柱状透镜)。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栅轮连续转动时示波器上显示的信号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顺;谢政良;朱明相;刘宇翔;王米荣;赖建东;吕淑芬;杨纬综,未经王庆顺;谢政良;朱明相;刘宇翔;王米荣;赖建东;吕淑芬;杨纬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48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