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折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05032.4 | 申请日: | 199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81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健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折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行车折叠装置,通过此装置,可将自行车前、后轮分别向后上方和前上方翻转,平行并靠在车架两侧,将自行车折叠。折叠后的自行车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或存放。尤其适合人们携带乘公共汽车和上下楼。
自行车做为一种交通工具,具有环保、方便、便宜和健体的优点。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即不便随身携带。当人们出行距离较远时,如上班、效游、出差,一般是乘汽车、火车。但往往下车后还有较长的路,换乘或步行都不方便。希望有一种能折叠起来随身携带的自行车。
目前已有的折叠自行车(参阅《中国自行车》,1998年6月期14页)折叠后车架主体仍突出于两车轮之外,且有较大的楞角。不便在乘客较多的公共汽车上携带。不能充分发挥折叠的作用。另外,有些折叠自行车对车架形状、零部件有较多的特殊要求。有的要求车轮很小(参阅《中国自行车》1997年7月期22页)。有的要求车把能旋转、折弯等等。或限制了使用的方便程度,或增加了制做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自行车折叠装置。利用它可较充分地将折叠自行车折叠起来,而无需对车轮大小,车架形状做过多的限制。适合于各种带线闸的普通车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分别在现代自行车前、后叉跟部及后车架的上端各设一个合页,做为前、后叉及车架的折点。在此处,前、后叉及后车架可折弯,并携带前、后车轮从车子两侧向车子中上部的车架处翻转180度、平行并靠在车架两侧。达到折叠目的。打开时,将前、后轮依次翻转,恢复原位。此时合页闭合。合页上设有锁销。将其插入销孔,便将合页闭合锁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对一般车型都适合。折叠后,体积更小,侧面积接近于一个车轮面积,没有大的楞角突出在外。宽度窄于车把宽度。便于随身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7所示,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打开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折叠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合页结构图(闭合状态。)
图4本实用新型的合页结构图(打开状态。)
图5本实用新型的车把左扶手结构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可侧转的链片侧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可侧转的链片俯视图。
在图1-7中:
(1)前叉上部、(2)后叉前部、(3)后车架上部、(4)前轮、(5)后轮、(6)折叠后,前、后车轮的位置、(7)合页、(8)页片、(9)转轴、(10)销孔、(11)左扶手、(12)扶手转轴、(13)簧片、(14)链条、(15)链盘、(16)特制的链片、(17)锁销、(18)椭圆环。
实施例;参看图1。在现代自行车的前叉上部(1),后叉前部(2)及后车架上部(3)各设一个特别的合页(7)。参看图3-4。该合页有前、后两个槽形页片(8)。用厚钢板制成。用一个较粗的转轴(9)连接。开合角度为180度。合页闭合时,两页片从侧面相互卡住,增加固定力度。前、后叉及后车架在合页处截断。断口分别从外侧焊接在两个页片上。焊接的角度根据车轮翻转折叠后,靠在车架中部的最佳位置(6)而定。其中用于后轮(5)的两个合页轴线重合。它们带动后叉和后轮从车子右侧向前上方翻转180度,并靠在车架右侧。销转动车把,使右扶手从外侧挡住靠上来的后轮。将其固定。前轮(4)则随前叉从车子左侧向后上方翻转180度,并靠在车架左侧。参看图5,车把左扶手(11)前端设有一个转轴(12),可向上翻转90度,待前轮靠进来后,再放下左扶手,使之从左外侧挡住前轮。如此便将自行车折叠。参看图2,打开时,可依次翻转前、后轮到原位,使合页闭合。参看图3-4,在合页上与转轴相对的一侧,与转轴平行设有一销孔(10),旁边设有一簧片(13)。此时将锁销(17)插入销孔并用簧片卡住。合页便被锁定,车子便可骑行。为折叠后轮,可将链条(14)从链盘上向内拨下。挂在中轴上。见图2。或在链条上隔开接两节可侧转的链片。使链条可侧向(15)拆弯180度。参看图6-7,这种可侧转的链片主要由一椭圆环穿在其两端特制的链片(16)圆孔内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健,未经张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5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代直口的泡沫装饰板
- 下一篇:混凝土板拼缝抗震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