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C安全插头无效
申请号: | 99205287.4 | 申请日: | 199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633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昌;杜丰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昌;杜丰庆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c 安全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C安全插头。
如图1所示,已知整流器等装置上是设有一DC插头10a及一AC插头11a,该AC插头11a输入的AC电压经变压器12a整流滤波后,可转换成DC电压经导线13a传输至DC插头10a,以便经由DC插头10a传输DC电压至电器用品。
上述已知的DC插头10a在使用时,需插接于相对应的DC插座上,而AC插头11a则需插接于相对应的AC插座上。然而,由于部份国家的AC插座的插接孔是呈圆孔状,因此使用者会有将DC插头10a误插于AC插座的情况发生,且由于DC插头10a的接触电极14a是露于外部,故容易导致触电的意外发生,尤其对于老人或幼童尤其容易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误插及发生意外触电的DC安全插头。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DC安全插头,其特征是包括有:
一绝缘座,其内部形成一容置室,前端具有一穿孔;
一第一弹片及一第二弹片,该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是容纳于该绝缘座的容置室内;以及
一绝缘体,其固定于绝缘座后端,该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固设于该绝缘体上,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后端是伸出于绝缘体后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下述方案进一步实施:
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前端各形成有一接触部,该两接触部为前、后错开。
绝缘体是由两半体相互嵌接组成一体。
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间维持有一间距。
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后端设有便于连接导线的接线孔。
绝缘座、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后端是灌胶形成插头的外壳。
绝缘体上设有凸扣,绝缘座上设有相对应的扣孔,藉凸扣及扣孔相互扣合使绝缘体与绝缘座结合。
藉此,可将DC插头的弹片(接触电极)设置于内部,插头外部为绝缘座,故使用者将DC插头误插于AC插座时,不会发生意外触电,且绝缘座可刻意的将外径放大,使其根本无法插置于AC插座的插接孔内,故可确保DC插头不会有误插、触电之虞。
为了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已知插头结构应用于整流器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接于插座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立体图。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DC安全插头,该插头10是包括有一绝缘座11、一第一弹片12、一第二弹片13及一绝缘体15所构成,其中的绝缘座11是以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其是呈一中空圆管状,内部形成有一容置室16,前端具有一穿孔17。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是以黄铜等导电材料制成,该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是呈不等的长度,其前端各形成有一接触部18、19,两接触部18、19是为前、后错开,该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固设于绝缘体15上,该绝缘体15是以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其可由两半体20、21相互嵌接组成一体,而后固定于绝缘座11后端,该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固设于该绝缘体15上,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并容纳于该容置室16内,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即为插头10的两接触电极,可用以与DC插座相插接,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间维持有一定间距,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后端是伸出于绝缘体15后端,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后端可设有接线孔22、23,以便于连接导线24、25(如图5所示)。另亦可于绝缘体15的两半体20、21上设有凸扣33、34,并于绝缘座11上设有相对应的扣孔35、36,可藉凸扣33、34及扣孔35、36相互扣合以稳固结合一体。另于绝缘座11、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后端需进行灌胶,使形成插头的外壳26(见图5);藉由上述以构成一DC安全插头。
如图5所示,当该DC插头10在插接于DC插座30内定位时,插头10的第一弹片12及第二弹片13的接触部18、19,可分别与DC插座30的第一接触电极31及第二接触电极32接触导通,以达到传输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昌;杜丰庆,未经张永昌;杜丰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5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