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撞式活塞内燃机无效
申请号: | 99207210.7 | 申请日: | 199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785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定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定定 |
主分类号: | F02B75/28 | 分类号: | F02B75/2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泉生 |
地址: | 835605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内燃机 | ||
对撞式活塞内燃机属于往复式活塞内燃机技术领域。
一百多年来,活塞内燃机虽然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并且还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根据参考文献;兵器工业第七零研究室《涡轮增压与涡轮增压器》一文指出的“柴油机约30%的散热量是被气缸盖的冷却系统吸收”;柴油机97。6。《485Q型柴油机陶瓷涡流室结构设计和性能试验研究》一文指出:“减少燃烧室的热损失,降低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现有往复式活塞内燃机均采用顶置气缸盖技术,普遍存在热效率和机械效率难以再提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对撞式活塞内燃机。
本实用新型的对撞式活塞内燃机的设计思路是:将去掉气缸盖的左子机气缸体和右子机气缸体与中间共用气缸体,三个主要部分对应组合紧固构成卧式机体的主体。在卧式机体的中部气缸内形成共用燃烧室,在共用燃烧室的顶部设有共用顶置气缸盖,在共用顶置气缸盖上设置有配气装置和供给装置,在机体后端的子机曲轴输出端设置有同步正时齿轮。通过采用共用顶置气缸盖和共用燃烧室技术相对增大气缸内的有效作功面积,减少燃烧室热损失的途径,来提高往复式活塞内燃机的热效率和机械效率。具体的作法是将内燃机气缸里活塞的对应面---气缸盖的内表面,改变成为有效作功的能量转换装置---活塞,形成了共用燃烧室。工质在共用燃烧室里燃烧膨胀推动左、右子机对应组的曲柄连杆机构作运动方向相反的往复运动,进行同步正时的工作循环。曲柄连杆机构在气缸里作对偶平衡的机械功,进行双重能量转换,从而提高工质内能的利用率。同步正时的要求由同步正时齿轮机构来确定。配气装置和供给装置设在气缸体中部上侧的共用气缸盖上,机体的其他外围设备与现有往复式活塞内燃机的相应设备相似。对撞式活塞内燃机实际是一种左、右两个活塞内燃机子机对应组合后,共同使用气缸里的同一个燃烧室,并机进行同步工作循环的往复式活塞内燃机。
附图1是对撞式活塞内燃机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2是对撞式四冲程柴油机工作状态示意简图
附图3是对撞式四冲程柴油机中间气缸体和气缸盖0--0示意简图
附图4是对撞式四冲程柴油机的实施例I示意简图
附图5是对撞式四冲程柴油机配气窗口平面示意简图
附图6是对撞式四冲程汽油机的实施例II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7是对撞式四冲程汽油机的实施例II工作状态示意简图
附图8是对撞式四冲程汽油机的实施例II的中间气缸体0′-0′剖面示意简图
图中:左子机气缸体1、右子机气缸体2、中间共用气缸体3、共用气缸盖4、共用燃烧室5、左子机活塞6、右子机活塞7、公共上死点8、左曲轴正时齿轮9、右曲轴正时齿轮10、中间齿轮组11、飞轮12、动力输出轴13、配气装置14、供给装置15、连杆16、曲轴17、紧固件18、轴瓦座19、气缸套20。
对撞式活塞内燃机的多缸整机机体是由左活塞内燃机子机气缸体1、右活塞内燃机子机气缸体2和中间共用气缸体3三个主要部分对应组合紧固构成,整机机体对置平卧,其整机机体的前视剖面外形象哑铃形,侧顶置式的共用气缸盖4安装在机体中间共用气缸体3中部的顶侧位置,侧顶置式对撞式活塞内燃机的共用燃烧室5由中间共用气缸体3的缸壁,及左、右两个子机的两个活塞顶6、7之间的空间围成,两个活塞顶6、7同步正时到达中间共用气缸体3中部各自的上死点8,工质被压缩在共用燃烧室5内,燃烧膨胀作功,推动左、右两个子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反向同步运动同时作功,左、右两个子机的两个曲轴1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左正时齿轮9和右正时齿轮10,两个正时齿轮9、10由曲轴17的输出端带动反向同步转动,左同步正时齿轮9和右同步正时齿轮10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完全相同。通过中间齿轮组11、飞轮12、动力输出轴13向外输出动力。侧顶置式的共用气缸盖4上设置有配气装置14和供给装置15。
对撞式活塞内燃机,由于采用共用顶置气缸盖及共用燃烧室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可以减少运转时机体的振动幅度,提高机械效率。可以用在汽车、舰船、内燃机车的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定定,未经任定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7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