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辅助散热循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9208214.5 | 申请日: | 1999-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717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良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散热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电子设备的辅助系统,是一种使用于电子装置内的辅助散热循环系统。
众所周知,电脑、电子零件、及相关电子仪器普遍必须应用半导体晶片,都有其规范的标准工作温度,但往往无法达到恒温,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其本身工作时,工作温度本来就相当高,二是长时间的使用,使各零组件之温度会不断累积升高,因此若不适度预以降温处理;作业环境温度偏高或散热系统做得不好,常使IC电路发生故障,或资料错乱,甚至整机受损,影响使用,因此该系统是设计制造商所面临的头号问题。
习知常见之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具有一基座,该基座上方锁固一小型排风扇,基座装设于每一电子装置内,贴靠于发热源,据此启动风扇驱赶机内热量向外排散,达到冷却效果。然而一般使用者往往发现单一风扇之排风效果实际上仅仅是使其机体内之热气向外排出,严格来说仅是使机内温度与机体外温度达成一平衡点,一旦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则此种散热方式却会将外界温度带入机体内,不能有效降低零件本身之作业温度,因此仍时常出现温度过高使IC产生问题或输出、入资料错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辅助散热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习用装置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借助于循环使用的冷却水、流经电子装置内部的发热源,及时迅速地将产生的热量带走。该辅助散热循环系统,包含有一泵浦、具有一致冷晶片的冷凝管路,其特征在于:设一散热座,该散热座底端围设成封闭状态的空间,其两端具有一输出及一输入口,散热座内部逐层排设一列以上的导水道,使每列导水道首尾交错相互连通;该冷凝管路设有一冷凝输入端,并以另设冷凝输出端与泵浦输入端相接合;一输入管路联通该散热座之输入口及该泵浦之输出端,另以一输出管路连结该散热座输出端及该冷凝管路之冷凝输入端,形成一冷却散热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可将已知的风扇降温散热办法添加进去,即在于在散热座之一面另行加装设一排风扇。
由上述可知,该辅助散热循环系统,具有比习知的风扇散热办法更有效快速的优点。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及功效有更进一步之了解与认识,兹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如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循环之流程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水流导向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加装风扇示意图。
图号说明:
泵浦10 散热座 40
输出端11 输出口 41
输入端12 输入口 42
致冷晶片20 导水道 43
冷凝管路30 排风扇 44
冷凝输出端31 输入管路 45
冷凝输入端32 输出管路 46
如图1、2所示,本辅助散热循环系统,其主要包含有一具输出端11、输入端12的泵浦10;一散热座40及一冷凝管路30;该冷凝管路30一端具有一冷凝输出端31,另一端则设一冷凝输入端,并于该冷凝管路30预定位置装设有一致冷晶片20供该冷凝管路30内部致冷。如此使该冷凝管路30之冷凝输出端30与泵浦10之输入端12连结,即可使该冷凝管路30之输出直接送入该泵浦10内。
该散热座40,如图1所示,为一方形座体,底端圈围形成封闭状态的空间,于此空间的两端乃各设一通孔,形成输出口41及输入口42;于底部封闭空间内以首、尾交错方式逐层排置数列导水道43,如此一来每导水道43将以头尾相通方式,形成一密闭回路。
如上述散热座40所形成之空间组构,设一输入管路45串结一该散热座40之输入口41及该泵浦10之输出端11间;并设一输出管路46连结该散热座40输出口42与冷凝管路30之冷凝输入端32,依此,如图2所示,该散热座40、冷凝管路30、泵浦10将会连结形成一封闭之冷却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良,未经陈俊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8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曲半径量测器
- 下一篇:渐开线型双天轮抽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