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输型胆道T管无效
申请号: | 99209900.5 | 申请日: | 199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685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光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3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输型 胆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胆总管术后引流胆汁的T管。
目前,临床上对于胆总管结石手术,采用T型管引流胆汁,病人每日引流胆汁量为500~800ml,一般需要12~14天引流,胆汁丢失而无法回收,造成大量营养物质的损失,扰乱了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降低患者术后的消化能力,影响术后康复。针对因胆汁丢失而影响术后康复的问题,临床上有些采用让患者口服引流出的胆汁,但由于胆汁有特殊的苦腥味,一般都不接受。此外,有些采取从空肠造口置入引流管,将胆汁回输,但这种方法增加了损伤,增加了术后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将胆汁输回肠道的回输型胆道T管。
本实用新型可由如下方式来实现:在现有T管的基础上,在T管内设有一管,管的一端通过T管短臂引出并开有孔,管的另一端通过T管长臂的近尾端处引出且有封闭塞。封闭塞与管的未端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由于把T管与回输管有机的结合起来,胆汁回输后,患者术后胆汁丢失量比常规引流者减少约6300ml,可以减少大量的体液有机盐、胆盐、胆汁酸、胆固醇、蛋白质、酶类等丢失,对术后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加快患者的康复,具有方便操作、安全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请阅图1,在常规硅胶T管3内有一硅胶细长回流管2,回流管2的一端通过T管短臂引出,此回流管2的一端开有2个侧孔1;回流管2的另一端通过T管长臂离末端6cm处开一斜口,将回流管的另一端引出,此回流管2的另一端带有封闭塞4,封闭塞4与回流管2的未端连接在一起。T管长臂的斜口用于插入回流管,插入处用热处理或胶水粘合,以防胆汁渗漏。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医师按照需要在T管短臂处剪开,回流管通过奥迪氏括约肌插入肠腔,回流管的封闭塞关闭,防止肠液外流。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即肛门排气),即可回收胆汁。回收胆汁时,打开回流管的封闭塞,将装有胆汁的引流袋接入回流管内,并提高引流袋,胆汁通过回流管缓慢流入肠腔内。术后,按常规拔除本实用新型。此外,还可将T管长臂管与回流管对接,胆汁直接从长臂管通过回流管回输肠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光,未经吴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9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