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腔止血气囊无效
申请号: | 99210165.4 | 申请日: | 199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83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吉方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方超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腔 止血 气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尤其是用于鼻腔各种手术后止血的鼻腔止血气囊。
目前,鼻腔病变术后止血,公知的填压纱条止血法,存在操作繁难;松紧不易把握;止血作用发挥慢;病员不能用鼻自然呼吸;心理压力大等客观局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鼻腔各种病变术后(或某些非手术性出血)止血,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止血作用即时发挥,能最大限度减轻病员心理压力和痛苦,相对先进合理的技术和器材,以推进医疗技术的改进完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鼻腔止血气囊是一只中间有充气管通气管的夹层长圆形气球。空气由充气管2经气孔4压入气囊1,使气囊鼓胀形成相应气压,并即刻与鼻腔壁紧密贴合而立刻发挥压迫止血作用。气孔4被乳胶套管5封团,空气只能进不能出,气压稳定,压迫作用持续。通气管3穿通过气囊,病员鼻腔被气囊阻塞后,能经由通气管用鼻自然呼吸。心理压力和痛苦大大减轻。取出气囊则只需刺破气囊1即可。
鼻腔止血气囊技术与现行填压纱条止血法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有益效果。1、止血作用迅速由于填压纱条过程中不断刺激鼻腔,病员不断喷嚏,既使血流加快又使尚未完全压紧的纱条外滑,医生操作费时费力(后鼻呷部位填压更加麻烦)。一般单侧鼻腔填压约需10分钟。使用止血气囊,一般单侧仅约需10秒钟,对鼻腔刺激机会减少。充气后即刻发挥止血作用。2、止血效果好填压纱条的松紧程度不易把握,过紧会增加病员痛苦,稍松就不能止血。而止血气囊囊壁非常薄,充气后立即与鼻腔紧密贴合,且气压稳定,止血效果好。另外,可以实现一侧手术完成止血程序后,再行另一侧手术。3、利于恢复健康填压纱条后,病员不能用鼻自然呼吸,呼吸吞咽很不方便,病员不适感十分突出,心理压力大。而止血气囊中间设置了通气管,病员用鼻自然呼吸的生理活动基本没有改变,痛苦小,心理承受力大大改善,对恢复有积极作用。4、利于防止意外填压纱条后,约需24-48小时才能取出纱条观察处理,然后再行填压,病员受痛苦的时间长。同时对于填压纱条中的某些意外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使用止血气囊,一般约两小时后,便可取出气囊观察处理,有利于防止和消除意外,对医生和病员都是福音。5、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填压纱条的松紧和位置的准确,都必须经专门训练和反复实践才能把握。而止血气囊技术,不必经专门训练即能掌握,极具实用性和推广价值。6、使用止血气囊,客观上可减少棉花的消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按机械制图原理绘制,由于止血气囊的壁特别薄,故所有剖面线均省略。
图1是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2是气囊内部充气管、气孔的B向视图。
图3是A-A剖面图。
图中:1、气囊;2、充气管;3、通气管;4、气孔;5、乳胶套管;6、充气气球金属咀(局部示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充气管2和通气管3共壁为一体,通气管3穿通过气囊。在制作气囊1前用乳胶套管5(双点画线所示)一同套在充气管2和通气管3上并封闭住气孔4,使空气只能进不能出,最后制作气囊1。充气管和通气管的乳胶材料,既要求有一定强度,不致被充气后的气压压瘪,又要求有一定柔性,以利在鼻道中自然弯曲,放置和取出止血气囊均可用手指捏持住充气管通气管的外露端,就可快速完成操作。待操作顺利结束后,将两管外露部分剪至适当长度。气囊1的左前端壁厚较其余部位厚一倍,约0.16毫来,以保证充气后前端不过分外突而封阻通气管。气囊外表应作附着凡士林处理,单只封装。另外配套生产充气气球(如同血压计充气球),其金属咀6,为圆锥形,前端外径Φ3毫米,内孔径Φ2毫米,利于和充气管配套使用。
在图2B向视图中,气孔4被乳胶套管5封闭,空气只能进不能出。
在图3A-A剖视图中,气囊假设被气体充胀成圆形,充气管2和通气管3共壁为一体,居于止血气囊中间,乳胶套管5套在两管之上,周围被气囊1包围密闭。
乳胶套管5的尺寸,宜取外径Φ3毫米,壁厚0.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方超,未经吉方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0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