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具的骨架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9210730.X | 申请日: | 199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778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7 |
发明(设计)人: | 方钉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钉隆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穆魁良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具 骨架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特指一种伞具的骨架构造。
目前常用的伞具的骨架构造,如图1~7所示,包括主骨架10、上蜂巢11、辅助蜂巢12、下蜂巢13、若干上支撑杆14、若干上束结片15、若干辅助支撑杆16、若干下束结片17及若干下支撑杆18。其中上蜂巢11固结于主骨架10的骨身上。上支撑杆14的断面呈∩状,一端枢接于上蜂巢11,中段固结上束结片15。辅助支撑杆16的断面呈∩状,一端枢接于辅助蜂巢12,另一端枢接于上支撑杆14上的束结片15,中段固结下束结片17。下支撑杆18的一端枢接于下蜂巢13,另一端枢接于辅助支撑杆16的下束结片17,其主要缺陷在于:
1.由于构件繁多,上支撑杆14整体均由断面呈∩状的高价钢槽管制成,制造成本较高。
2.使用中,伞具的骨架受强风反向吹袭时,上支撑杆14极易产生向上弯曲的现象,如图6所示,整体所承受的应力大部分集中于上束结片15前端与上支撑杆14的固结处,容易造成由该应力集中点断裂,造成伞具损坏或失去遮雨、遮阳的功效。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人经过不断地研究和试验,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伞具的骨架构造,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减少构件、降低成本,平均分散应力及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伞具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伞架、上蜂巢、下蜂巢、若干上支撑杆、若干上副支撑杆及若干下支撑杆,上蜂巢固结于主伞架顶端;下蜂巢枢结于主伞架的伞身上;该上支撑杆为实心金属杆,一端枢接于上蜂巢,另一端向下弯曲形成铆接部;上副支撑杆的断面呈∩状,一端为束结部束结于上支撑杆的铆接部的外侧,再点焊固接;下支撑杆的断面呈U状,一端呈扁平状枢接于下蜂巢,另一端枢接于支撑杆的铆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
1.由于整体构件较少,使构造简单、组装容易、降低制造成本。
2.所承受的应力由上支撑杆23整体平均承受,使用中承受较大的应力也不发生折断,延长使用寿命及遮阳、遮雨的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常用伞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常用伞架的组合构造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常用伞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的E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F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构造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G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H部放大示意图;
参阅图8~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伞架20、上蜂巢21、下蜂巢22、若干上支撑杆23、若干上副支撑杆24及若干下支撑杆25,上蜂巢21固结于主伞架20顶端;下蜂巢22枢结于主伞架20的伞身上;该上支撑杆23为实心金属杆,两端呈扁平状,一端枢接于上蜂巢21,另一端向下弯曲形成铆接部231;上副支撑杆24的断面呈∩状,一端为束结部241束结于上支撑杆23的铆接部231的外侧,再点焊固接;下支撑杆25的断面呈U状,一端呈扁平状枢接于下蜂巢22,另一端用铆接方式枢接于上支撑杆23的铆接部231上。
参阅图13和图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遭受强风反向吹袭时,其所承受的应力大部份会平均分散于具弹性的上支撑杆23上,上支撑杆23会向上弯曲,该弯曲的部份段容置入下支撑杆25的上方空间内,藉由上支持杆23的弯曲能够消除所承受的应力,不易造成伞具的骨架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钉隆,未经方钉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0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