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筒盒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9211077.7 | 申请日: | 199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3783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民 |
主分类号: | B65D6/02 | 分类号: | B65D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军,李丕达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改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不易松脱、可以固定、适合展销使用与适合工作时使用的套筒盒改良结构。
通常,一般套筒在销售时,最能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就是套筒精致强韧的外观,所以套筒制造商在销售时会以能呈现套筒外观的盒具展售套筒,但却又因目前所使用的套筒容置盒常会因卡制不稳、套筒无法固定等原因,而致使套筒容易散落一地,甚而被人取下带走,造成展售者的损失;另外,一般展售套筒的盒具并不适合在工作时使用,所以消费者在套筒购回后,仍要自费购买工作用的套筒盒;故以上的二个问题一直是套筒展销者与消费者所期望解决。
常用的展示用套筒容置盒,请参阅图1所示,此种套筒容置盒是具有一容置盘10与一透明盖板11的结构,该容置盘10上设有可置入套筒13的容置座12,使用者在将套筒13置入容置座12后,会将套筒13卡制在容置盘10上,而在盖上该透明盖板11后,使可陈列在展示场中;此种常用的展示用套筒容置盒虽然已经广泛被使用,但是在实际运用时,仍然具有以下问题:
其一,此种容置盘10与透明盖板11组合的结构并不适合使用者在工作之时运用,故消费者在套筒13购回后,仍要自费购买工作用的套筒盒;
其二,此种展示用套筒容置盒上的透明盖板11可轻易取下,故此种展示用套筒容置盒内的套筒13容易因松脱而散落一地,甚而被人由容置盘10上取下带走;所以,针对以上缺陷,在求理想、实用与进步的今日,诚为一极待努力追求改善的目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各种套筒工具与相关手工用具的贩售、研究以及开发的经验,终而得以开发出一种不易松脱、可以固定、适合展销使用与适合工作时使用的套筒盒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松脱、可以固定的套筒盒改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容置座与套筒间,除了有一块位于套筒上方的盖板可卡制外,尚在套筒下方设有一卡制元件,使套筒可稳固的被卡制在本实用新型上;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上设置有对应套筒的通孔,并且可配合束带将套筒系紧于本实用新型上,故本实用新型确实是一种不易松脱、可以固定的套筒盒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适合展销使用与工作时使用的套筒盒改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容置座是以鸠尾卡制结构与主体板件结构,所以可以选择组合容置座的数量;而主体长排式的板体与稳固的卡制,更便于使用者的工作环境,故本实用新型确实是一种同时适合展销使用与工作时使用的套筒盒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套筒盒改良结构,包括有:一主体,是一块具有凹入空间的板体,在凹入空间一侧设有一块可弯曲与板体卡制的盖板,而在凹入空间的另二对应侧上分别设置有导柱与导槽,并在凹入空间底部设置有预设数目的卡制块;预设数目的容置座,是一具可容置套筒的凹槽的块体,在凹槽的一侧固设有挡板,且在挡板上设置一套筒卡制元件,并且在块体的二相对侧各设有对应主体导柱与导槽的相对导柱与导槽,而该块体相对于凹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对应主体的卡制块的卡制座。一种套筒盒改良结构,是一块具有预设数目容置座的板体,在预设数目容置座的一侧设有一块可弯曲与板体卡制的盖板,而该预设数目的容置座,是具有可容置套筒的凹槽,在凹槽的一侧固设有挡板,且在挡板上设置一套筒卡制元件。该主体可在一侧加设吊挂元件。该容置座内的套筒卡制元件可以是上端设有一圆球的杆体,且可在置入套筒内后,将套筒卡制定位。该盖板上可设置有预设数目的通孔,并且配合束带将套筒系紧于主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以一块具有凹入空间的板体与预设数目具有可容置套筒的凹槽的块体所组合而成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不但可方便于展示、固定良好,并且本实用新型尚能直接适用在工作场所内;确实是一种不易松脱,可以固定、适合展销使用与适合工作时使用的套筒盒改良结构。
图1是常用套筒盒的实施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盒容置座的立体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盒套筒置入前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盒套筒固定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盒未置套筒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盒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盒另一实施例图。
图号部分
10.容置盘 11.透明盖板 12.容置座
13.套筒 20.主体 21.凹入空间
22.盖板 23.通孔 24.鸠尾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民,未经李志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1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阴极小功率荧光灯管
- 下一篇:转差电动机节能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6-00 具有全部或主要由金属、塑料、木材或其代用材料制作的两件或多件刚性的,或基本上刚性的元件相互连接或组装构成主体的容器
B65D6-02 . 以形状为特点的
B65D6-08 . 骨架或类似有孔的结构的,例如由相互编织或相互咬合的挠性材料制造的
B65D6-10 . 有由面对面隔一定间距配置的多层板构成的器壁,如双层壁
B65D6-14 . 有由层压板构成的器壁,如胶合板构成的器壁
B65D6-16 . 可折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