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盘装置包覆壳体无效
申请号: | 99211889.1 | 申请日: | 199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775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赞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滕一斌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盘 装置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盘装置包覆壳体,特别是一种具有隔音、防尘及导热设计的硬盘装置包覆壳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每天的资讯量暴增,人们利用个人电脑来处理与储存资讯的情形愈来愈普遍,所以个人电脑已逐渐成为家庭生活中处理储存资讯的必备用品。
硬盘装置是个人电脑的基本配备之一,更是储存资料的重要装置,所以硬盘装置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个人电脑的运作。依现有技术,硬盘装置的安装是直接以螺丝锁固于主机的开放机架上,而对于硬盘装置的散热方式,是增设散热风扇,以加强该硬盘装置周围空气的对流,至于对硬盘装置本身并无额外的隔音与防尘的相关设计。
由於硬盘装置在进行资料存取,其装置内部是以步进马达驱动读写头在高速旋转的记录媒体上进行,所以每当硬盘装置在运作期间,总是会有嘎嘎作响的声音。虽然,对于辨公室或其他工作场合之下,个人电脑的硬盘装置所发出的声响对使用者可能没什麽感觉,但相较在家庭中使用的个人电脑,尤其使用者在夜深人静的状况下操作,其声响就相对的大声。硬盘装置运作产生不谐调的嘎嘎声,对使用者便是一种噪音。再者,硬盘装置是以开放方式锁固于机架,所以,每当主机外壳打开时,硬盘装置的表面仍不免有一层灰尘存在,相对地,这对硬盘装置也是潜伏着不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对于一般硬盘装置的使用状况皆固定于个人电脑的主机内,但面临有些特殊的状况或工作环境,硬盘装置可能需要经常拆卸下来而安装到另一工作环境的电脑系统中,而硬盘装置在拆下后经常没有专属的保护壳体,使该装置的搬运过程中有受损的可能性,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覆壳体,可有效保护硬盘装置降低受到震动、灰尘及散热的影响,将是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现有技术对硬盘装置的安装仅以散热风扇加强空气对流,而且更无隔音及防尘的搭配设计,遂提供一种硬盘装置包覆壳体,以提供使用者多一项选购配备的选择性,并且对硬盘装置有隔音、防尘的功效,以及提升散热效率,促使硬盘装置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隔音与防尘功效的硬盘装置包覆壳体,以使硬盘装置使用于个人电脑中以提升其使用状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尘与导热功效的硬盘装置包覆壳体,以使硬盘装置的使用得以延长。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保护硬盘装置容易携带的硬盘装置包覆壳体,以使硬盘装置拆卸後,仍可有防尘及防止外力而受损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硬盘装置包覆壳体,包含一上盖壳体与一下盖壳体,其中:
前述两盖壳体闭合的空间容纳至少一硬盘装置;以及
前述两盖壳体的接合边缘具有一前述两盖壳体闭合时阻绝前述硬盘装置声音的垫圈。
前述两盖壳体的对应位置设有连接使两盖壳体枢接在一起的构件。
前述两盖壳体的对应位置设有使两盖壳体可紧密扣合的扣具。
前述两盖壳体闭合的内部表面设有吸震及导热弹片,该吸震及导热弹片抵顶前述硬盘装置的散热区。
前述弹片上可黏合一吸震及导热胶片。
前述两盖壳体闭合的内部表面设有吸震及导热胶片,以接触前述硬盘装置的散热区。
前述两盖壳体上设有多个螺孔。
前述接合边缘形成一容纳前述垫圈的槽道。
前述槽道形成缺口,且该缺口对应至前述硬盘装置的连接器侧边延伸前述硬盘装置的导线。
前述上盖壳体与下盖壳体由导热性的材料构成;前述垫圈由隔音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遂使用一种具导热性材料的壳体,用以包覆硬盘装置,是由上盖与下盖组合而成,其内的结构设计可包含壳体内壁上设有吸震及导热弹片或是吸震及导热胶片,且壳体上、下盖之间形成一槽道,用以设置气密隔音垫圈并在该槽道的适当位置形成缺口,以供硬盘装置的排线或电源线进入其内部,故本实用新型硬盘装置包覆壳体对硬盘装置有隔音、防尘的功效,以及提升散热效率,促使硬盘装置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硬盘装置包覆壳体及其诸多优点与特征将从下述详细说明及所附图示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示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硬盘装置包覆壳体的上盖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硬盘装置包覆壳体的下盖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硬盘装置包覆壳体的俯视图。
图4.为沿着图3的剖面线A-A,硬盘装置包覆壳体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1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连接器
- 下一篇:防止电磁波干扰的软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