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窗磁控感应开关的开关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9212685.1 | 申请日: | 199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3701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郁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一平 |
主分类号: | E05C19/16 | 分类号: | E05C19/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0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窗 感应 开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是一种门窗磁控感应开关的开关部结构,它主要适用于安装在所有门、窗等场所。
现有技术中的门窗磁控感应开关的开关部I′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单个磁簧管1′、填充物2′及外壳3′组成,磁簧管1′固定在填充物2′内,该磁簧管1′上连有两个引出端4′;使用时见图2、图3,开关部I′安装在窗框5′上,而磁性部II′则安装在窗门6′上,开关部I′和磁性部II′即组成一门磁开关,且开关部I′与磁性部II′相对应,其中磁性部II′可以由关闭设防件II′-1、开启设防件II′-2及II′-3组成,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开关不仅能在关闭时设防,还能在开窗时设防;当开关部I′与关闭设防件II′-1对应时,窗门6′即在关闭位置时起设防作用,若入侵者想从此窗门6′进入室内的话,必定要开启窗门6′,由此便会触动该门磁开关,从而引发报警;而当开关部I′与开启设防件II′-2或II′-3对应时,窗门6′即在开启位置时起设防作用,-般开启设防时的距离H′小于30厘米,故入侵者想要从此窗门6′进入室内,必定要触动该门磁开关,从而同样会引发报警。但由于明装的美观性较差,故目前多采用隐藏式安装,而隐藏式安装因为表面看不到开关实体,所以使用时要知道其设防的准确位置就比较困难,由此导致使用上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既能设防、又能指示是否设防的门窗磁感应开关的开关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开关部结构包括连有引出端的单个磁簧管、填充物及外壳,其结构特征是设置有双磁簧管,该双磁簧管固定在填充物内,且该双磁簧管上至少连有三个引出端。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双磁簧管也可以用三磁簧管来替换。
本实用新型的双磁簧管上最佳是连有四个引出端,其适用范围为最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无论门窗设防是在哪种位置,都会给使用者以提示,具有既能设防、又能指示是否设防的作用。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开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窗门关闭时的设防使用状态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窗门开启时的设防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两种线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线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窗门开启时的设防使用状态及结构示意图(以窗门为例)。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由双磁簧管7、填充物2及外壳1组成,双磁簧管7固定在填充物2中,在本实施例中双磁簧管7上连有四个引出端4;当然,双磁簧管7也可以用三磁簧管来替换。
参见图5,这种一个封装有两个常开双磁簧管7的实施例线路原理图。8为回路电阻,9为限流电阻,10为发光管。该门磁开关在使用时,无论设防在窗门的关闭位置,还是设防在窗门的开启位置(见图8),发光管10都会给出提示,从而给使用者带来准确的设防定位。
参见图6,这是一个常开和一个转换双磁簧管7构成的门磁开关的开关部线路图。图7则是由两个常开与一个常闭三磁簧管构成的门磁开关的接线图。尽管上述开关的双磁簧管7接法不同,但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10-1、10-2为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管,分别显示设防和撤防的窗门位置。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双磁簧管7(或三磁簧管)中的常开、常闭和转换三种形式,使用者可根据需要作任意结合,并不局限于以上三种情况。
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双磁簧管7中的一个磁簧管的两个引出端4接已有报警装置11,另一个磁簧管的两个引出端4接显示装置12;图中所示位置即是本实用新型与磁性部II中的开启设防件II-2对应时,在磁性部II的控制下,开关部I中的双磁簧管同时工作,只要显示装置12中的发光管10亮,就可确定此位置为设防位置。同理,若本实用新型与磁性部II中的关闭设防件II-1或另一开启设防件II-3对应时,发光管10也同样会亮,以表示此位置为设防位置。显示装置12可安装在所要设防的窗门附近,由此使得隐藏式安装无论在关窗还是开窗时的设防定位均一目了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一平,未经郁一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26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