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电流炭电极无效
申请号: | 99214258.X | 申请日: | 199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761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26 |
发明(设计)人: | 田本良;武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本良 |
主分类号: | H05B7/085 | 分类号: | H05B7/085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乾正 |
地址: | 030001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属炭电极。
现有的炭电极执行YB819-78标准,是实心炭电极,根据该标准,炭电极的最大直径为500mm,其允许最大电流密度为5.6/cm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不超过12000A,实际生产也不超过上述规定,如增大直径焙烧成品率降低,按照该标准的炭电极,所能通过的最大电流不适应现在大功率埋弧式电弧炉的要求,不能作为导电电极用于大功率的电弧炉中,如电弧炉的功率超过3000KVA,最大电流超过12000A时不能使用执行上述标准的炭电极,必须使用石墨电极,而石墨电极必须经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石墨化工艺过程时间长,耗电量大,制造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炭电极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通电电流大的炭电极,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电电流大并焙烧成品率较高的炭电极。
本实用新型是突破现执行的YB819-78标准规定,将炭电极的直径加大,本炭电极的直径为600mm-1600mm,增大导电面积,在增大直径的同时,为了提高焙烧成品率和减小电极在使用过程中的内应力,提高使用性能,或将炭电极成型为空心型的,空心炭电极的内径依据其外径而异,内直径为50mm-400mm。
本炭电极包括两端的阳连接螺纹和阴连接螺纹及炭电极体,其特征是: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600mm-1600mm。
上述的炭电极,其特征是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800mm-1600mm。
上述的炭电极,其特征是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1000mm-1600mm。
上述的炭电极,其特征是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1200mm-1600mm。
上述的炭电极,其特征是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1400mm-1600mm。
上述的炭电极的直径可分为600mm-800mm,800mm-1000mm,1000mm-1200mm,1200mm-1400mm,1400mm-1600mm几段。
上述的炭电极,其特征是:炭电极体的中部为轴向空心。
上述的炭电极,其特征是: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600mm-800mm时,轴向空心的内直径最大为100mm,一般轴向空心的内直径为50mm-100mm;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800mm-1000mm时,轴向空心的内直径最大为200mm,一般轴向空心的内直径为60mm-200mm;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1000mm-1200mm时,轴向空心的内直径最大为300mm,一般轴向空心的内直径为80mm-300mm;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1200mm-1400mm时,轴向空心的内直径最大为350mm,一般轴向空心的内直径为100mm-350mm;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1400mm-1500mm,轴向空心内直径最大为360mm,一般轴向空心的内直径为100mm-360mm;炭电极体的外直径为1500mm-1600mm时,轴向空心的内直径最大为400mm,一般轴向空心的内直径为120mm-40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突破多年执行至现在的YB819-78标准规定,将炭电极的直径加大,增大了导电面积,可将导电面积增大到9倍,大大提高了炭电极的通电电流强度,满足了现有大功率埋弧式电弧炉的要求,单个炭电极允许最大电流达100000A,可用于功率10000KVA以上的电弧炉;成本比通电性能相同的石墨电极低;将炭电极制成空心的,提高焙烧成品率和减小电极在使用过程中的内应力,提高使用性能;用本炭电极取代石墨电极时,要用大于石墨电极的本炭电极,在电弧炉内形成较大的活化区,从而提高了电弧炉内产品的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由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炭电极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炭电极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3是本炭电极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4是本炭电极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5是本炭电极实施例五的主视图。
图6是本炭电极实施例六的主视图。
图7是本炭电极实施例七的主视图。
图8是本炭电极实施例八的主视图。
图9是本炭电极实施例九的主剖视图。
图10是本炭电极实施例十主剖视图。
图11是本炭电极实施例十一主视图。
图12是本炭电极实施例十二主视图。
图13是本炭电极实施例十三的主视图。
上述各图的阴螺纹部位局部剖开。
上述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8、图9、图10、图11的比例为1∶20,图6、图12、图13的比例为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本良,未经田本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42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