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无效
申请号: | 99215615.7 | 申请日: | 199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031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黄乃光;杨宗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列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连接器 组件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零插入力连接器组件的端子,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连接集成电路晶片的滑动式零插入力连接器所用的端子。
如台湾公告新型专利第240866号所述的一种晶片连接器及台湾公告新型专利第234580号所述的端子(请见图1和图2)。其中,上述已知连接器包括具有多数插孔11的一基座1;多个插设在基座1各插孔11内的端子元件2;在基座1上滑动并可带动IC晶片的一盖体3,其更具有供IC晶片接脚穿过的多个穿孔31;以及枢设于基座1上且具有凸轮构造41以驱动该盖体3滑动的驱动件4。上述端子元件2系由板状金属构成,包括一本体21;自本体21垂直向下延伸的一脚柱22;自本体21倾斜向上延伸的一弹性臂23;连接于该弹性臂23上端并折曲向上的一夹持部分24;以及自该夹持部分24的一侧边向外延伸的一曲面部25。
本体21两侧更模向突设有供卡住插孔11侧壁的多根倒剌26,如图3所示,将各端子元件2固定在对应的插孔11中。配合前述端子元件2的构形,该基座1上各插孔11主要包括容纳弹性臂23、夹持部分24与曲面部分25的一纵长第一容室12;供曲面部分25退避的一第二容室13。
图4是俯视端子元件2、插孔11及IC晶片插脚5间的相对位置,在插设IC晶片时,晶片的插脚5自插入位置受壳体3的带动而移动时,藉由与第二容室13相对的抵接壁面14所具有的推拔内缩部分140,将推抵该端子2的曲面部分25,使端子2的夹持部分24偏离抵接壁面14,直到该晶片插脚5抵接于夹持部分24为止,此时,晶片插脚5是被夹持于插孔11的抵接壁面14及端子2的夹持部24间。
上述端子2插设于上述连接器基座插孔11中时,仅端子的本体21可藉由倒剌26固定于基座插孔11中,自本体21以上,无论弹性臂23、以及位于弹性臂23上端的夹持部分24、曲面部分25,均是悬空设置,并无任何机制足以保障上述端子整体在插孔11中的插设置均恰如其份。
加以,随IC晶片的集成化与微型化,同一面积中晶片插脚数目与端子数目日益增加,对上述零插入力连接器而言,基座中的端子增多,欲保持所有端子相对插设于插孔中位置的一致性与稳定性益发困难。
如图5所示,当任一端子元件2插设插孔11中的位置偏斜,致使夹持部分24过于接近抵接壁面14时(尤其当两者距离小于IC晶片插脚5的半径时),进入插孔11的插脚5极可能无法藉由推抵曲面部分25而使端子2的弹性臂23后移,偏离抵接壁面14;相反地,将导致晶片插脚5与曲面部25的直接干涉、推挤、甚至变形。加以,上述端子2一般系以冲压成形、连续制造,由于端子部件构造复杂,对于冲压成品时所无法避免的些许公差上的变化甚为敏感。为避免此种推挤、变形、破坏连接器甚至IC晶片的状况发生,目前组装此种连接器时,于所有端子插设完毕后,均需藉助人力或调整的测量调整,其间手续的繁复,无疑导致制造成本提高、良率偏低等弊病。
并且,无论本体21、弹性臂23、夹持部分24(或曲面部分25)均需占据一定高度;尤其为提供夹持部分24与曲面部分25充分的弹性支撑,使其在受晶片插脚5的推抵后,可顺利后移动而弹性夹持插脚5,弹性臂23高度至少需达一适当下限,此种高度的限制,适足以成为连接器整体微型化的障碍。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高度,利于零插入力连接器高度最小化设计的端子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零插入力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所述零插入力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具有多个垂直贯穿的插孔以供收容端子的基座,一附接于基座上且垂直贯穿设置有与该基座的插孔数目相应的穿孔的上盖,此上盖且可相应于一驱动杆的操作而相对该基座的上表面在一开放位置与一闭合位置间前后位移,当该上盖相对于该基座由一开放位置被移动至一闭合位置时,所述这些插孔相对穿孔的位移使插入连接器的IC晶片接脚与端子达成接触,此端子的构造包括:一直立主体;一由该主体的下端向下延伸的插脚部;一干涉段,是自该主体的上端向上延伸且于两侧设有适于与连接器基座上的插孔壁面成干涉接触的干涉元件,以将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基座的插孔内,以及一位于该干涉段下方的挠性臂部,包括一与该端子主体的一侧成横向倾斜相连的前段部分以及一与该主体大致平行的后段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由于端子的挠性臂垂直横伸于端子主体的一侧,故可有效减低端子的高度。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产品如下,相信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皆可由其而获得一更深入具体的了解。
图1是一已知零插入力连接器构造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列斯公司,未经莫列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5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极压缩机装置
- 下一篇:反烧式蒸汽、沸水两用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