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9215649.1 | 申请日: | 199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3943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30 |
发明(设计)人: | 川前贵裕;小幡広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特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652;G06K7/06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涛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卡而与卡电连接的卡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包括与设置在各卡一侧的接地接触部相连的接地件的卡连接器。
在日本专利申请8-241764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卡连接器。公开的卡连接器配置有在导引卡的框架件的内侧端容纳卡的壳体。除了用于与设置在卡端部的连接器部件的对应触头连接的触头以外,壳体还配置有与设置在容纳的各卡一个表面上的接地接触部连接的接地件。
近年来研制了各种各样具有特殊用途的卡,它们与传统的卡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但具有设置在端部以外位置上的信号接触部(如位于主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保持与普通卡良好连接的结构,同时还能与上述特殊类型的卡高度可靠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卡连接器具有(i)容纳卡的壳体;(ii)当容纳端部具有触头的卡时与这些卡的触头连接的第一触头;(iii)与位于各卡的一个表面上的接地接触部连接的接地件,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接地件的同一侧沿着接地件设置第二触头,第二触头在容纳卡时与设置在各卡表面的所述信号接触部连接。
接地件最好包括多个彼此分开的触头,上述第二触头设置在多个构成接地件的触头之间。
接地件和第二触头最好由金属板制成,并且这些板表面的位置是共面的。
接地件和第二触头最好通过压配合进入壳体的一个表面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通道或沟槽而分别被紧固定位。
接地件和第二触头最好具有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对齐的压配合台肩,接地件和第二触头以相同的工艺压配合在壳体中。
接地件和第二触头的对应接触部相对于卡的容纳方向在不同的位置形成排。
第一触头、接地件和第二触头通过一个位于卡连接器后端表面的多层电路板与其他的电路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与卡一个表面上的信号接触部相连的第二触头与接地件在卡连接器的同一侧并排设置。因此,在保持传统卡连接器的结构的同时,可以获得与在一个表面设置有信号接触部的卡的高可靠性的连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高度降低的构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要求较低高度和较小尺寸的笔记本型PC等。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构成本实用新型优选工作构型的卡连接器。
图1示出了构成本实用新型优选工作构型的卡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图1A为平面图,图1B为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卡连接器的接触部,图2A为纵向剖视图,图2B为从后面看到的局部透视图;
图3示出了当特殊用途的卡容纳在图1中的卡连接器时接地触头与附加触头的接触动作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卡连接器10用于容纳卡100(特别是基于PCMCIA标准的PC卡),并与这些卡电连接。在图1中,卡连接器10具有容纳卡100端部的连接器20,向连接器20导引卡的导引框架部11,沿框架部11的一侧表面安装的弹卡机构。尽管图中未示出,在连接器20中容纳着多个触头。插入框架部11的卡100被框架部11导引而达到连接器20,位于各卡100端部的触头与连接器20内部的触头相连。触头可以通过安装在连接器20后侧的电路板150而与安装有卡连接器10的另一电路板相连。具体地说,在图1A中,示出了安装在另一电路板上并用于与电路板150连接的连接器130。
卡连接器10配置有附加的触头(第二触头)50,用于在沿着卡连接器的顶面的位置上连接卡的表面。根据近年来的需要,第二触头利用这种类型卡中端部以外的区域(如一个表面)与附加的信号接触部连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的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这种附加触头50与接地触头(接地件)60并排设置在连接器20的一个表面上。下面将详细描述该结构。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卡连接器的接触部。图2A为纵向剖视图,图2B为从后面看到的局部透视图。此时,在图2B中只示出在卡连接器后面的电路板。
在图2A中,与设置在普通卡端部的触头配合和连接的凸触头(第一触头)40支承在连接器20的壳体22中。这些触头40通过压配合在壳体22中而紧固定位,用于与卡的内部触头接触的接触部42在壳体22中形成的对应连接器部21a和21b内部设置成两排。此外,参照图2B也可以看出,触头40包括用于与电路板150连接的连接部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特克公司,未经惠特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5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