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安全插头无效
申请号: | 99217715.4 | 申请日: | 199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98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7 |
发明(设计)人: | 洪宗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昌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安全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安全插头,尤指一种可有效防止触电意外发生的插头结构。
如图1所示,现有的直流插头包括有一中管10a、一外管11a及一绝缘体12a所构成,该外管11a是套设于中管10a外部,外管11a与中管10a保持有一定的间距,藉以形成两极分隔状态,该绝缘体12a是设置于中管10a与外管11a之间,另在中管10a及外管11a可分别焊接一导线(图略),用以传输电力,该插头后端则可进行灌胶,以形成插头的外壳13a。
上述现有的直流插头在使用时,需插接在相对应的直流插座上,然而,由于使用者会有将直流插头误插于交流插座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直流插头的接触电极(外管11a)呈外露状态,故容易导致发生触电的意外,尤其对于老人或幼童更是容易发生。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上述触电意外发生的直流安全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一中管,其后端形成一第一接线部;一外管,其是套设于中管外部,外管与中管保持有一定的间距,外管后端形成一第二接线部;一绝缘体,其设置于中管与外管之间,绝缘体前端形成有一环头部,该头部位于外管前方;以及一外绝缘体,其设置于外管外部,外绝缘体与外管之间形成一插接孔,该外绝缘体后端与外管连结。
其中插头后端为灌胶而形成的插头外壳。
其中外管的第二接线部前端设有定位体,该外绝缘体后端内壁形成有用以与外管的定位体卡接定位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中管、外管、绝缘体及外绝缘体所构成,该外管套设于中管外部,外管与中管保持有一定的间距,该绝缘体设置于中管与外管之间,绝缘体前端形成有一环头部,该头部则位于外管前方,该外绝缘体设置于外管外部,外绝缘体与外管之间形成一插接孔,该外绝缘体后端则与外管连结一体,本实用新型插头的中管与外管则设置于内部,插头外部为外绝缘体,外管前端设有绝缘体的头部遮蔽,因此使用者即使将插头误插于交流插座,也不会有触电的意外发生,可确保插头不会有误插导致触电之虞。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特征:
图1是现有的直流插头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直流安全插头,该插头10包括有一中管11、一外管12、一绝缘体13及一外绝缘体14所构成,其中的中管11用导电材料制成,其后端形成一片状的第一接线部15,可便于焊接一导线21(参见图4及图5)。
外管12呈一不等径的中空圆管体,其套设于中管11外部,外管12并与中管11保持有一定的间距,藉以形成两极分隔状态,外管12后端形成一环体状的第二接线部16,可便于焊接另一导线22(参见图4及图5),且第二接线部16前端设有一环定位体17。
绝缘体13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其设置于中管11与外管12之间,且绝缘体13前端形成有一环头部18,该头部18位于外管12前方,用以遮蔽外管12前端,防止外管12前端外露。
外绝缘体14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其设置于外管12外部,且外绝缘体14与外管12之间形成一插接孔19,可用以与对接的插座相插接,该外绝缘体14后端内壁形成有一环定位槽20,可用以与外管12的定位体17卡接定位,使外绝缘体14后端与外管12连结一体,另在该插头10后端可进行灌胶,使形成插头的外壳23(参见图4及图5),该外壳23可依需要作不同的变化;藉由上述以构成一直流安全插头结构。
当该直流插头10在插接于直流插座内定位时,插头10的中管11及外管12,可分别与直流插座(图略)的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接触导通,以达到传输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插头10的中管11与外管12是设置于内部,插头10外部为外绝缘体14包复,外管12前端设有绝缘体13的头部18遮蔽,因此使用者即使将插头10误插于交流插座,也不会有触电的意外发生,故可确保插头10不会有误插导致触电之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昌,未经张永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7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