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形鱼尾板无效
申请号: | 99217872.X | 申请日: | 199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816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键;杨新华;刘占玺;杜俊民;孙晓南;张建军;董炳义;张立昌;戴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路分局保定工务段 |
主分类号: | E01B11/10 | 分类号: | E01B11/10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技情报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071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尾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鱼尾板,尤其是一种直接承受车轮作用力、可减缓列车车轮对钢轨有缝接头的冲击、提高列车通过有缝接头平顺性和运行速度的桥形鱼尾板。
在铁道线路铺设中,钢轨与钢轨的联接有鱼尾板联接、焊接、胶接等多种形式,而通常采用的普通鱼尾板联接的钢轨接头由于存在接头缝隙或在列车通过时产生“台阶”、“折角”,从而易造成车轮对钢轨接头的冲击力增大,缩短钢轨使用寿命。
如图6及图7所示,列车在由钢轨3向钢轨1过渡时,车轮2在货物及自重的作用下对钢轨3产生一个压力,钢轨3与钢轨1产生一个台阶(如图6所示),在车轮2通过轨缝4时对钢轨1产生冲击,使钢轨1的寿命降低,在车轮2通过轨缝4的同时,对钢轨3及钢轨1的轨缝端下压,使两段钢轨弯曲产生“折角”θ(如图7所示),从而增加两端钢轨的疲劳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克服由于采用普通鱼尾板联接钢轨接头所产生“台阶”、“折角”的缺陷,使车轮平顺过渡钢轨接头轨缝,减少车轮对钢轨接头的冲击,增加接头处钢轨纵向变形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桥形鱼尾板,其中部设有螺孔,沿螺孔水平轴线的上、下两侧设有与轨头下部相接触的上工作面,及与轨底上部相接触的下工作面,所述上工作面后部向上沿伸形成一高于轨面的过渡段,该过渡段沿鱼尾板长度方向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桥拱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桥形鱼尾板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费用低,对行车影响小。它通过设置在钢轨外侧鱼尾板上的桥形过渡段,使车轮顺利通过钢轨接头,减少车轮对钢轨接头的冲击,提高了列车通过时的平顺性,采用该装置后可大大延长钢轨接头、特别是辙叉等易损设备的接头使用寿命,减缓伤损的发展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桥形鱼尾板与普通鱼尾板及钢轨的联接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桥形鱼尾板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桥形鱼尾板的左视图;
图4是普通鱼尾板的主视图;
图5是普通鱼尾板的左视图;
图6是车轮通过普通鱼尾板联接的钢轨接头时,两端钢轨出现的“台阶”;
图7是车轮通过普通鱼尾板联接的钢轨接头时,两端钢轨出现的“折角”。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桥形鱼尾板8,其中部设有螺孔12,沿螺孔水平轴线13的上、下两侧设有与轨头16下部相接触的上工作面14,及与轨底17上部相接触的下工作面15,所述上工作面14后部向上沿伸形成一高于轨面的过渡段18,该过渡段18沿鱼尾板8长度方向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桥拱形。
上述桥形鱼尾板8安装后其过渡段18的高度高于轨面,并与车轮踏面相匹配,可与钢轨共同承受车轮踏面向下的作用力。
在铁道线路铺设中,两段钢轨之间的轨缝联接是由螺栓11、内侧普通鱼尾板10、外侧桥形鱼尾板8、及垫圈7、弹簧垫圈6、螺母5组成,由于轨缝处外侧为桥形鱼尾板8,安装后在其工作面14的后部向上沿伸形成的过渡18高出钢轨9的顶面B,当车轮2通过接头时,同时接触钢轨9的顶面B和桥形鱼尾板8的过渡段18的顶面A,从而使车轮2顺利过渡到接头另一端,减少对接头轨缝处的钢轨的冲击,减小了接头处的“折角”θ,增加了接头处钢轨纵向变形的连续性,提高了列车通过时的平顺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桥形鱼尾板为直接承受车轮作用力的鱼尾板,可在普通鱼尾板上焊接过渡段18,亦可为整体轧制、铸造、或机加工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路分局保定工务段,未经石家庄铁路分局保定工务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78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