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力自动切水阀无效
申请号: | 99218312.X | 申请日: | 199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851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122;F16K31/22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学斌,张瑜声 |
地址: | 132022***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力 自动 水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企业容器、油罐自动脱水装置所用的一种浮力自动切水阀。
中国专利9221648.3公开了“一种容器、油罐自动切水器”。它集流体连续、杠杆等原理可以实现容器、油罐自动切水的目的,避免了跑油、带油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然而,这种切水器部件多,结构复杂,单位输水量小,油品加热防凝条件差,故不太适合于易凝油品的自动切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浮力等作用下,借助于环形浮筒的升降,来带动控制管中设置的控制塞、阀塞的升降,以实现周期自动循环切水。
浮力自动切水阀的技术方案可以这样实现:筒体底部中央设有伸进筒内的出水管,它的上端有阀塞座;在此阀塞座上座有锥形阀塞,它和钟罩形的阀塞圆盘与阀塞中心管之间、阀塞圆盘短管与阀塞提吊之间可分别用螺纹联接,阀塞提吊侧面开有孔,顶部有中心孔;阀塞中心管上端控制塞上座有控制塞,带有螺纹的控制塞长杆穿过与阀塞圆盘短管用螺纹联接的阀塞提吊中心孔;在出水管外侧套装下端敞口的控制管,二者之间用支承筋联接,控制管盖的中心孔套过控制塞长杆并与控制管用螺纹联接;将环形浮筒套装在控制管外侧,其顶部浮筒横梁上的孔套过控制塞长杆,用螺帽将此长杆固定在浮筒横梁上。
以上所提及的浮力自动切水阀中的阀塞可为空心结构。
本实用新型浮力自动切水阀具有部件少,结构简单,体积小,单位排水量大等优点,能及时准确地切水。此外,筒体外可设置加热层,适合于易凝油品贮罐、容器自动切水。
图1为浮力自动切水阀结构图。
图2为I剖视图。
图3为II剖视图。
现结合以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如下:见附图1,浮力自动切水阀筒体1外上侧焊有可与油罐、容器脱水管出口法兰联接的入口法兰2,筒体1顶部可用筒体盖3封闭。在筒体1底部中央焊有伸进筒体内的出水管16,其上端设有阀塞座15上座有阀塞14,它和钟罩形的阀塞圆盘12与阀塞中心管13之间可采用机械加工或焊接等方式使之成为一体,也可如附图2所示的用螺纹联接,便于组装、拆卸检修或更换。而阀塞圆盘短管11与阀塞提吊8之间可用螺纹联接,阀塞提吊8侧面开有孔。钟罩形的阀塞圆盘12与阀塞圆盘短管11为一体。从附图1可见,在阀塞中心管13上端设有的控制塞座10上有控制塞9,带有螺纹的控制塞长杆穿过与阀塞圆盘短管11用螺纹联接的阀塞提吊8中心孔。在出水管16外侧套装下端为敞口的控制管6,二者之间用支承筋17联接,控制管盖7通过其中心孔套过控制塞长杆,并与控制管6用螺纹联接(见附图3)。将环形浮筒4套装在控制管6外侧,使其顶部浮筒横梁5上的孔也套过控制塞长杆,用螺帽将此长杆固定在浮筒横梁5上。
在以上提到的阀塞14,可以为空心结构,以减轻自身重量。
在逐一完成阀塞14、控制塞9、控制管6和环形浮筒4套装后,控制塞长杆分别穿过阀塞提吊8中心孔、控制管盖7中心孔和环形浮筒横梁5上的孔后,将浮力自动切水阀筒体1外上侧焊有的入口法兰2与油罐、容器脱水管出口法兰、筒体盖3与筒体1分别用螺栓联接密闭后,油罐容器内的水将经由入口法兰2进入筒体1中,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在浮力作用下环形浮筒4逐渐上升,联接环形浮筒横梁5上的控制塞长杆带动控制塞9上升,此时阀塞中心管13被打开,水便经过阀塞提吊8侧面上孔、阀塞中心管13从出水管16泄出浮力自动切水阀筒体1外。由于泄水使钟罩形的阀塞圆盘12上面的压力下降,此阀塞圆盘12在下面液压和带长杆的控制塞9在环形浮筒横梁5带动下通过阀塞提吊8向上提升,此时阀塞14被提起到一定高度,浮力自动切水阀处于全开状态,大量水从出水管16排出。
随着水排出,油罐、容器中的油经入口法兰2进入筒体1中,当油位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环形浮筒4下沉,并带动控制塞9下降落到控制塞座10上关闭阀塞中心管13,此时钟罩形阀塞圆盘12上面的压力上升,在此压力的作用下阀塞圆盘12开始下降,带动阀塞14下降,阀塞14回落至出水管上端设有的阀塞座15上,出水管16被堵死,浮力自动切水阀被关闭,阻止油品泄出。当油罐、容器中水再流入浮力自动切水阀中,又开始新一周期脱水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未经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8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