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材连接件无效
申请号: | 99220836.X | 申请日: | 199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3758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燕军 |
主分类号: | F16L21/00 | 分类号: | F16L21/00;F16L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韩振东 |
地址: | 2660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连接件,其应用于各类不具备螺纹的管材间的连接,其属于输送管线配件技术领域。
市售一般镀锌钢管,在管道施工中都需要配备专用工具,进行切削、攻丝、涂复漆泥填料,紧固连接成管路。这种施工过程繁杂,费时,劳动强度大。市售的铝塑管材和工程塑料管材,其接管施工也较麻烦。这些塑料管材大部分采取管口插接方式热熔连接,往往由于粘接强度不够而造成渗漏,甚至断裂。这种管口插接方式明显存在缩小管道口径,造成瓶颈涡流,影响流速,进而造成管道阻塞。现有技术中的管材连接技术迫切需要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管材连接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管材连接件。该连接件要以简单的结构,免去攻丝加工的麻烦,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便可快速连接管材,而且具有止漏防泄的效果。该连接件要广泛应用于各类管材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研制了一种管材连接件,两端带有外螺纹的管接头和配合在该管接头某一端外螺纹上的端面缩口螺母,在适当长度的连接管材外径管壁上,依次套装有端面缩口螺母,锥形衬垫和管接头,在螺纹配合的该螺母和该接头之间压嵌有锥形衬垫,即该衬垫的台阶尾端面紧配合卡入在该螺母的端面缩口中,该衬垫的锥弧端面嵌插紧配合在该管接头内径端的锥形嵌口中,并迫使该衬垫的内径圆环面紧扣在该管材外径管壁上,从而构成该管材外径上的连接件。
本管材连接件,所述的锥形衬垫,其内径圆环面的轴向长度至少要在3mm以上。
本管材连接件,所述的管接头,其两端外螺纹互为左、右旋向螺纹,该管接头中部段为六棱栓拄,或为四棱栓拄。
本实用新型的管材连接件,其积极效果是,由于在螺纹配合的端面缩口螺母和管接头之间压嵌有锥形衬垫,并由该衬垫的台阶尾端面紧配合卡入该螺母的端面缩口中,旋紧该螺母可推进该衬垫的锥弧端面嵌插紧配合在管接头内径端的锥弧嵌口中,这样就迫使该衬垫的内径圆环面紧扣在联结段管材外径管壁上。这样由于上述三部件的紧密配合,自然形成对管材外径锁紧扣合的结构,达到不松脱,止漏防泄的效果。由于连接件作用在管材外径上,因而不会对管内径形成缩阻,使用本连接件不会因连接造成流量压头损失,有利于管道输送。本连接件适应于各种管材的连接,不用攻丝,仅用一般扳手工具,即可快速便捷地连接管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管材连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材连接件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2制成一套黄铜质的管材连接件,其包括:两端带有左、右旋向外螺纹1、2的管接头3和配合在该管接头3某一端或右或左旋向外螺纹2或1上的端面缩口螺母4。在适当长度的联结段管材5外径管壁上,依次套装有端面缩口螺母4,锥形衬垫6和管接头3,即该衬垫6的台阶尾端面7紧配合卡入在该螺母4的端面缩口8中。该衬垫6的锥弧端面9嵌插紧配合在该管接头3内径端的锥弧嵌口10中,并迫使该衬垫6的内径圆环面11紧扣在该管材5外径管壁上,从而构成该管材5外径上的连接件。所设计锥形衬垫6,其内径圆环面11的轴向长度为9mm为宜。设计的管接头3,其两端左、右旋向外螺纹1、2之间中部段为六棱栓柱12,以利扳手工具拧紧管接头3和螺母4。本连接件装配在弯头管件13的内螺纹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按照待联结的管材5外径规格,选用合适的管接头3,锥形衬垫6和端面缩口螺母4;
(2)先将该螺母4和该衬垫6套入该管材5外径上的适当长度处;
(3)再将管接头3套在该管材5联结段的外径管壁上;
(4)再将该螺母4的端面缩口8卡扣在该衬垫6的台阶尾端面7上;
(5)将该螺母4的内螺纹旋拧在该管接头3的右旋外螺纹2上;
(6)用一般的手工扳手旋紧该螺母4,迫使该衬垫6轴向推进,并使该衬垫6的锥弧端面嵌插在该管接头3内径端的锥弧嵌口10中,两锥弧面匹配紧配合,必然形成该衬垫6的内径圆环面紧扣锁合在该管材5的外径管壁上,从而达到连接牢固,封密严实,不松脱,止渗防泄的效果。
本连接件适用于各种材质的管材,管件(如:弯头,三通,异径接头等),阀门等实施连接,尤其应用在塑料管材的连接,更是效果甚佳,同时利用本连接件还可以保护管材的联结段外径不受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燕军,未经李燕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08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