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油雾化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21258.8 | 申请日: | 199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3758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大中;安志刚 |
主分类号: | F24C5/10 | 分类号: | F24C5/10;F24C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2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雾化 燃烧 装置 | ||
燃油雾化燃烧装置,应用于饮事各类灶具。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燃油炉灶,其供油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利用燃油容器与燃烧腔的高位差,燃油自流到碗形燃烧腔内,明火点燃,鼓风助燃,由于燃油没有雾化,不与空气充分混合,致使不能充分燃烧,出现排黑烟,燃烧腔积炭现象,从而降低了燃烧效率。另一类较新式的燃油装置是采用电机驱动碗形盛油器高速旋转,使燃油离心雾化与空气混合,燃烧效果明显改善,但结构比较复杂,使用中事故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先进的燃油雾化燃烧装置,克服上述缺点。
燃油炉灶的基本技术要求是,点燃方便,燃烧充分,燃烧火焰稳定,火势大小可调节。因此装置的供油必需连续、稳定,燃油流量可调,燃油进入燃烧腔要雾化,与空气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设置有燃烧头、封装在燃烧头进油端中心的燃油喷头,以及由油泵、滤油器、油箱串接的液压供油系统;其中:
a、燃烧头呈弯管状,内部同心封装内管,内、外管夹层是包容内管的密闭风腔,风腔外接鼓风入口,内管内腔是燃烧腔,燃烧腔导火段内管壁上设有密集的二次补风口,燃烧腔弯头和出火口段还设有两排三次补风孔;
b、燃油喷头包括喷头体,喷头体前端中心呈喇叭口,内部轴向阶梯圆槽孔内依次装入有中心喷孔的压板、导流体,带中心通油孔的压紧顶丝和滤油棒,喷头体与接头螺纹连接,接头内腔容纳滤油棒外通进油口;导流体呈圆柱体,其圆柱面轴向均布三条半圆直槽,其端面中心设有圆柱凹槽,圆柱凹槽圆周切向均布三条导油槽,导油槽分别与三条轴向半圆直槽对接连通。
油泵采用可调流量的单缸内燃机燃油柱塞泵总成,并配置储能稳压器。
储能稳压器内设置橡胶膜片,将内腔隔离密封为油腔和储能腔,油腔内设有进油口和相对橡胶膜片的出油口,储能腔设有端面压紧橡胶膜片的压簧。
储能稳压器的储能腔内采用柱塞压簧机构。
本实用新型燃油雾化燃烧装置,采用一系列新颖实用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连续供油、流量可调、压力稳定,燃油雾化,三次补风,充分燃烧,工作时燃油无黑烟、积炭,节约燃料,改善环境,是一种较理想的燃油灶具。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燃油雾化燃烧装置的实施例。
图1是燃油雾化燃烧装置示意图。
图2是储能稳压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2-A表示油泵停止工作时储能稳压器工作状态。
图2-B表示油泵工作时储能稳压器工作状态。
图3是燃油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燃油喷头内导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结合图面对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图1中,燃烧头1呈弯管状,其进油端中心封装喷油头2,电子打火针3,电子打火针由导线外接电点火器4,燃烧头内同心封装有内管5,内、外管夹层形成包客内管的密闭风腔6,风腔入口外接鼓风机7,内管内腔为燃烧腔8,内管外壁焊有多条散热翅9,在燃烧腔8的导火段内管壁上开有密集的二次补风口10,燃烧腔8的弯头和出火口段内管壁上还开有两排三次补风孔11和12。新鲜空气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不断补入风腔,在冷却燃烧头内管的同时空气自身也被加热,沿三个途径进入燃烧腔助燃,首先一部分空气经燃烧头进油端封头折返入内管内腔,与喷油头提供的高速雾化油流混合燃烧,燃焰向前推进,二次补风口进入大量热风,燃焰快速升温进入正常燃烧,燃焰继续向前推进,进入燃烧腔弯道高速撞击腔壁,火焰分散并与第三次补风孔中补入的热风混合成过氧燃烧,这时火焰呈半透明亮白色,燃油充分燃烧。燃油雾化燃烧装置的供油系统由油泵14、滤油器15和油箱16及储能稳压器13组成,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油泵14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可调流量单缸内燃机燃油柱塞泵总成,柱塞泵上设有流量调节操纵杆17。
图2展示了储能稳压器的内部结构。橡胶膜片18将储能稳压器内腔隔离密封为两个工作腔,一个是油腔19,另一个是储能腔20,油腔19内设进油口21和出油口22,出油口相对橡胶膜片设置,储能腔内设压簧23,压簧端面压紧橡胶膜片。图2-A是油泵停止,燃烧终断时储能稳压器的工作状态,这时压簧推动橡胶膜片。图2-B是油泵工作时储能稳压器的工作状态,压簧作用橡胶膜片与油腔压力平衡,依靠橡胶膜片位移改变油腔容积的变化,抵消柱塞泵的油流脉动,达到稳压目的,这种储能稳压器的另一种结构形式,还可以采用柱塞压簧作为储能腔,替代橡胶膜片压簧同样可以达到稳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大中;安志刚,未经陈大中;安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12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